文/阿斌? 【原創】
你見過猴子玩乒乓球游戲嗎?
你見過不用乒乓球拍也能打乒乓球嗎?
一只名叫帕格的猴子一邊吃著香蕉奶昔,一邊緊盯著電腦屏幕,在玩乒乓球游戲。它沒有用乒乓球球拍,也沒有用游戲手柄,更沒有鼠標鍵盤,它究竟是怎樣玩游戲的呢?
讓人簡直不敢相信,猴子帕格是用意念在玩乒乓球。
這,不是科幻,是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最新研究成果。
這只猴子是如何做到不用乒乓球拍也能打乒乓球的?
原來,研究人員在帕格的左右腦運動皮層中各植入了一塊芯片,每塊芯片有1024個電極,它們可以記錄帕格大腦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研究人員開始給帕格一根操縱桿,訓練它在電腦前打球。帕格每打一個球,研究人員就獎勵它一杯奶昔。兩塊芯片捕捉到帕格大腦中的信號,這些電信號記錄了帕格的手部動作,通過藍牙傳輸給電腦。
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根據采集到的帕格大量的腦信號,預測帕格的手部動作,然后通過數學建模,精準校驗,最終解譯器取代了游戲操縱桿。當研究人員再給帕格奶昔時,帕格便知道它該上場打球了,于是實現了意念游戲。
2021年4月,馬斯克這項最新成果的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這項腦機接口技術,被稱為當今世界上的“硬核”技術。
什么是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技術,作為一種將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直接連接的方法,這一技術是在人腦(包括動物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起控制通道,這是一種全新的通訊和控制技術。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人腦中植入一塊芯片,借助建立起來的控制通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大腦思想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
“腦”,是指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
“機”,是指計算機等設備,其形式可以從簡單電路到芯片,再到外部設備。
“接口”,是指用于信息交換的中介物質。
人的大腦是由860~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超級計算機”,每一個神經元都相當于一臺微處理器。不同神經元之間通過電信號進行交流和傳導,并對信息進行儲存和整理。這臺“超級計算機”能夠讀取大腦信號,直接控制外部設備,如控制人體四肢的運動等,或將外部信息編碼后輸入大腦,實現替代、修復、增強或改善大腦的功能。腦機接口,賦能人類,有望成為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
腦機接口技術將是未來推動社會發展的一項極為重要的關鍵技術。目前,腦機接口多為侵入式,即通過手術在人的頭腦中植入芯片,還有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等。
腦機接口不僅是一項嶄新的門檻最高的硬核技術,重要的是它顛覆了人類的認知和想象。未來你想什么,它就能做什么,還能預測將要做什么。
2021年,上海腦虎科技公司在上海成立。腦虎科技帶頭人陶虎表示,腦虎科技依托中科院科學家團隊,聚焦全球范圍非常稀缺的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的研發,對標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并于當年獲得“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
腦虎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陶虎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他們獨創的柔性電極可以暫時硬化,在頭顱上打個微孔插入腦部后又會變軟,因此對大腦的損傷很小。馬斯克公司的技術需開顱,創口直徑大于2厘米;而上海腦虎科技可以免開顱,屬于半自動植入,創口直徑小于0.7毫米。
陶虎從小就是科幻迷。他喜歡觀看科幻電影和閱讀科幻小說,他在科幻作品里找到了自己的快樂,最讓他著迷的就是與大腦有關的技術,比如用思維直接交流、記憶轉移等。陶虎在完成了中科大本科和中科院碩士學位后,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回到祖國,找到了研發腦機接口設備這一把自己愛好與專業結合在一起的最佳工作。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