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從行動開始》·日本·Why-落日蕭峰
【R】P81
要想原諒真實的自己從而改變自己,順利地實現目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認知很容易出現偏差”。盡管我們無法完全消除腦海中的自動思考,但如果能夠將“認知偏差”控制在最小,那么我們就能夠有巨大的變化。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認知偏差”,關鍵在于正確地認清事實。
當發生某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會將意識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排除多余的印象、思考、喜惡,只接受其最真實的狀態。這種方法被稱為“正念”或者ACT(Acceptance & Commitment Therapy),在心里和精神醫療領域都很被重視。
·····
“正念”是比之前被廣泛應用的“認知行為療法”更為有效的方法。所謂“認知行為療法”,就是糾正“認知偏差”,讓患者從心理問題中解脫出來的治療方法。
······
找出客觀的原因,用正確的認知來應對,然后通過多次乘車來達到“就算坐車也不會肚子疼”的狀態時,你才能徹底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這就是行為認知療法。
“正念”法是在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上,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在”和“現實”之上,糾正“認知偏差的方法。”
【I】自己的語言重述
正念一次來源于佛教,就是覺照,深入地觀察。“念”由“今”和“心”組成,也就是當下的心,當下的起心動念,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意。是將意識集中在當下發生的事情本身、身體、情緒、念頭上,不去想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事情,不去聯系過往不愉快的情緒,不去期待將來還未發生的可能,而是把焦點放在當下,當下的事情,當下的人,當下的身體(受)、情緒(想)、行動/為(行)、念頭(識)上,不去評判,而是融為一體,把注意力放在現實和事實上。
【A1】聯系舊知,激活經驗
1.今天晚上剛好參加的是“正念領導力”的讀書會,會上剛好有兩個修習正念的老師,現場模擬了覺照的情形,上去四個人,一個人主體能思能覺的自我,一個是代表未來的念頭,一個代表過去的念頭,一個代表呼吸,覺察就是自己的思緒不被過去和未來的思緒和念頭帶走,而是先暫停,關注到呼吸上。現場進行了身體正念的練習、水禪的正念練習,充分的去感知自己身體的狀態,將意識從腳到頭,感受呼吸、震動、流動、溫度;從氣味、聽覺、晃動去感受水的特性,感受水在接觸舌頭、身體里流動的感覺。整個人非常的放松,自己也能充分的感受到正念帶來的體驗。
2.說個反例,自己在做多件工作的時候,經常會有做這這個事想著另外一件事情。公司里學習分享會比較多,致良知學習感悟,每天傳家書,每周的企業哲學感悟,每月的稻盛經營十二條的感悟,這些事情其實都不是非常大的事情,但會讓自己一直掛在心上,會耗費自己的心智資源,工作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信息打擾,讓自己很難專注在當下的事情上面。也說說自己這段時間的實踐,面對經常會受到微信信息、朋友圈影響,自己覺察到了,也想改變現狀,所以開始慢慢的培養一個小時看一次手機,自己開始用番茄工作法,兩個番茄結束剛好也是一個小時左右;另外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情再開始另外一件事情,這也是得益于從精益里的理念,不過量生產半成品,單件流。
【A2】落實行動
1.一周做一次身體正念的練習;
2.本周開始練習在公司做八段錦的時候,做身體正念的練習;
3.一個月內培養上班時間一小時看一次手機(主要是微信)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