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部《歡樂頌》火遍了大江南北,劇里面的各色人等都憑借著這部戲著實火了一把。連我這個平常不愛看都市生活劇的人也跟風從頭至尾全看了一遍。
我不評價這部戲是好是壞,但是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從生活的現實角度入手,把人性,把不同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劇中每個人都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又都有著自身隱秘的小缺點小毛病。當然在這里不得不說的是,這是一部彰顯金錢至上的劇,看劇的同時,希望大家代入感不要太強!
這部戲里有一句話印象十分深刻,就是曲筱筱和安迪說的“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細心的人可以看出,我在這里是把“爭”和“論”換了一下位置的,跟“同好”如果用“爭”難免顯得過于斤斤計較,而與所謂的“傻瓜”用“論”也會顯得格格不入。
其實,在劇中的“同好”大抵是指由相同愛好,相同生活習性以及生活條件不相上下的人,在思想上有同等高度同等覺悟的一類;而“傻瓜”并不是指那些大大咧咧,不諳世事看起來傻乎乎的人,而是指因為生活環境不一致導致了生活習性和品位不在同一階層的那種人。
其實說白了,在劇中,安迪和曲筱筱在潛意識中是給自己和其他三個人劃了等級的,他們身處社會上層,呼風喚雨;而其他三人要么是工薪階層,要么是出于社會底端的勞苦大眾。只是出于心底的善良和彼此扶持依靠的那種情愫,才使這五個女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當然,在這篇文章中,我并不是要去刻意剖析這部劇,也并不是去討論劇中人物的特性和角色的詮釋,說到這里,難免感覺有點跑題之嫌,權當是碎碎念或者自己對于看劇的一點簡短的觀后感。
身邊有幾位朋友,到如今為止認識了也有五六年之久。其中有一位朋友,不知從何時開始,對另一位朋友始終心懷芥蒂,雖然兩人見面之時,彼此仿佛把酒言歡。但是很多次,私下里,當只要有一方不在場之時,朋友A總是會在幾個熟識的朋友面前吐槽朋友B,說他如何不知感恩,說他如何心懷鬼胎,甚至說他如何人品低下。有時候說得多了,朋友幾個,包括我在內,都有點聽不下去了,常常嘗試著轉移話題,避免大家尷尬。當然,其實朋友A人還是挺不錯的,大方豪爽,唯獨對那些個要么自己看不過眼,要么和自己有過過節的人,一直耿耿于懷,私下里中傷不斷。
這些話語,雖然是朋友們小聚的時候私下里說出來的,但難免會傳到朋友B的耳中。當朋友A不在場的時候,我曾經開玩笑跟他說,A如此說你,你真的不生氣么?
朋友B笑笑說,第一次聽到的時候,當然會生氣,可是當聽的次數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其實我對他怎樣,大家都看在眼中。如若因為他一方的不理解,我就跑過去質問,去撕破臉皮,彼此互相老死不相往來,那我之前付出的種種就真的付諸東流了。其實我并不是說一定要有他這個朋友,其實不知好壞的人,多一個少一個誰又在乎呢?只是我覺得,我們的想法,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在一個層面上,如果跑去爭執,豈不是浪費口舌?還讓自己跌份?
在此之后,直至今日,朋友A依舊不改當初,哪怕是已經分散在四海天涯,小聚的時候,依舊改不了當初的德行。但是朋友B卻閉口不提當年的事情,甚至在我們面前也提他甚少,好像這個人,早就在他的生命當中抹去了一般。有朋友偶爾提起的時候,他也往往是爽朗一笑,輕語帶過。從未在他身上看到任何的戾氣和怨妒。我想,這就是兩個人境界不一造成如今的現狀吧,一個依舊荊棘在心,而另一個早就海闊天空。
自從開始寫書,陸陸續續加入了幾個寫作群。里面不乏一些已經小有名氣的作家,也有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作者。每到晚上的時候,群里就叮叮當當地開始響不停,一開始的時候,出于禮貌,我會在里面和他們之間附和幾句。但是隨著工作逐漸繁忙,再加上出書的一些事情,開始無暇顧及。
有時候空閑下來,打開群里一看,有很多亂七八糟的聊天記錄。關于明星緋聞,關于作者八卦。有的人甚至因為主觀原因討厭一個作者,而說出一些粗鄙不堪的話語來,儼然丟盡了寫文章的那副模樣。有時候因為一言不合,而爭得你死我活的。
其實作為寫字的人,觀點不合,立意不同,立場相左,都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是有些小孩,會為了這個事情而爭得彼此成兩立的狀態。
有時候看得多了,難免感覺到心煩心累,于是就屏蔽掉那些群組。只是遇到一些寫作難題,和一些寫作技巧還有讀者感受方面的問題的時候,才會去問一些前輩。而無獨有偶的,其中有一位作者會經常跟我探討關于寫作方面的事情,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文章和書籍之間的感悟不同而爭論起來。甚至會為彼此的新文章的傳播量和受讀者的喜好程度打個小賭,事后再來討論彼此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其實我們倆都算不上當紅作者,甚至都是今年才開始出自己的書,和群里很多比我們小一茬的小姑娘小伙子比起來,都要遜色很多。在他們面前,我們倆才是當之無愧的小作者。
有時候我跟他開玩笑說,群里那么多小有名氣的作者,你為什么偏偏跟我探討比較多,而一般不在群里和他們一起討論。
他發了一大串“齜牙”的表情過來,說:因為你比他們都帥唄!
我說,不好意思,我不搞基!
然后他跟我說了他自己的一些觀點,很巧的是,我們不謀而合。
其實,站在現在這個文學市場上,寫作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包括純文字方面的,也包括炒作方面的,以及包括站隊和結交有影響力的大V。
他說,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群里有很多孩子,其實文章寫得很好,比我們都好。但是唯獨功利心太強,我總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會有一種舍本求末的感覺,往往把宣傳和炒作凌駕在了寫作之上。他們不像我們,會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地坐下來寫文章,寫完之后再交給我們的讀者來評判,他們每寫一篇文章,都會極盡全力地去做宣傳,去搞噱頭,去博眼球。這樣的目的,其實就只有兩個字,名利!
每個寫文章的人,都會著眼于生活,把自身的才華去換取金錢和掌聲。但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你才華橫溢,觀眾自然不會錯過你。但是,他們好像弄錯了這一點。每次我看群里的聊天,都感覺是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職場生涯,覺得太累,覺得現在的孩子進取心太強。所以還是愿意和你這樣的小老頭在一起探討比較舒心簡單。
其實我不否認任何人關于寫作方面的方式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站立在這個社會,這個圈子中的生存法則和底線。只是可能有些不贊同,那我就不去附和,選擇沉默。轉而跟和自己有著相似心境的人探討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以求共同進步,寫出更多更好讓讀者喜歡的文章來實現自我的價值。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因為性格,因為教育背景,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看問題的方式不盡一致。但是,作為一個外人,除去罪大惡極或者卑鄙下流之外,都無可厚非。可能是年齡漸長,心態平和,開始對很多事物都抱有一種寬容容忍的態度,而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不與傻瓜爭短長”。而這樣的好處,會讓人柔軟很多,快樂很多。當然,如果波瀾不驚,生活難免乏味枯燥,而此時就需要一個同好出現在生命當中,一起探討生活,探討未來,探討時事,這就契合了“常與同好論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