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開始練習寫作,想了很久該寫些什么,又回頭讀了李笑來老師關于寫作的文章。其實,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堅持寫作這件事。寫作就會思考,思考就會動腦,動腦多平常說話做事就不會遲鈍。我老是被長輩說反應慢,深思究竟什么原因,應該是經常說話做事經常不帶腦子,等到要說話做事的當下才來想和做,動作自然遲緩,特別是與人當面對話溝通,常常說不出個所以然,復述別人的話也是一個詞一個詞,連不起來一句話。
? ? ? ?有好想法不等于獲得自我提升
? ? ? ?當你突然有了一個好想法,以為擁有了他就獲得自我提升,其實不然,你沒有把這個好想法做出來之前,他始終在你腦里,不會成為事實,更不會讓你能力有所提升,你獲得的所謂“滿足感”,可以用來“爽”自己一陣子。比如你以為平常有在反省自我,但沒有記錄下來,過不久你就會忘記這件事,下次又會犯同樣的錯誤,除非那個錯誤第一次就讓你吃了大虧,不然你要犯多次之道累計到吃大虧才會主動有效地停止犯錯。如果你喜歡上這種讓自己“爽”一陣子的狀態,相信我,你會不明白自己人生為何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嫉妒別人在走上坡路。
? ? ? ? 不斷實戰指引你通往想走的路
? ? ? 如果你有很多想法,試著挑選自身有可能做到最擅長的一兩項,然后堅持不斷的去重復他。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學生時代,曾經一度意識到當不斷重復某個知識點,不僅是對某個知識點有了深刻記憶,同樣會有深一層的理解。年輕時的我是非常煩躁沒有耐心的。不像天才學霸,看兩三遍就懂,甚至一遍就懂,資質一般的我需要花大力氣才能掌握,沒有十幾二十遍無法理解透徹。自信心就是那個時候被打敗的,在高中考大學競爭壓力更大的環境里,不再是小學、初中輕松拿第一名次的學生。成績對一無所有的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成績沒有得到認可,又過度在意他人想法,越來越不相信自己,越發感到自卑,越來越覺得不努力和努力是一個樣,無法超越天才學霸。唯有默默在心里期待上天對我好一點吧,我多么多么善良。如今回想起,那不就是在自我感化嗎?以善良作為道德制高點,作為判斷外部世界的唯一標準。自卑已經轉化成了憤怒和嫉妒,嫉妒比自己好的人,一旦遇到比自己好的人不能自如相處。一方面感嘆世界不公不給我好運氣,一方面如高傲的公雞不承認自己技不如人。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了大學,一昧追求高分,沒有學習如何思考、總結和歸納,單純為了考而學,以至于應對需要靈活性極大的考學和工作,連連潰敗。沒有將想法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沒有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老是跟著別人走過的路,這是安全和最不費力氣的,但收獲相對而言也是最小的。因為路上的好東西已經被前人拾走了,后來走的人只是如行尸走肉般通往既定的目標。二十多歲就看到了人生的終點,沒有好奇心沒有激情沒有創造力沒有自主權沒有自由。
? ? ? 比如人際交往,市面上隨處可見灌滿雞湯的,你以為讀過了就能做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答案當然是NO。你需要去跟人打交道,跟不同的人過招才能知道怎么用那些看過的規則,那些書只是輔助作用,幫助你在人際交往方面少走一些彎路,不是萬試萬靈的法則。換言之,別本末倒置!好的想法是為實戰服務的,實戰才是第一生產力。再多的好想法好經驗寫在書上,你沒有用過,就是一堆文字符號,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也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你還花時間看了他們,不過是在自我消耗。
? ? ? 戰績決定你能走多遠
? ? ? 實戰賦予好的想法生命力,但能否獲得提升,衡量標準是戰績。戰績說起來很復雜。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計分規則。拿感情這件事來說,有經歷和沒有經歷,當然是前者戰績比較高,但經歷太多又不是件好事,尤其對女生來說,感情經歷太多會人覺得輕浮不穩重,不利于長擇。比如考試,無論大大小小的考試,只要你付出了精力,反反復復地記憶理解,可以有個還行的成績。你肯定會說,你這不是白說嗎?不,因為太多人經常被自己的想法感動,自以為已經經歷過了,就自我滿足了,實際對戰績沒有貢獻。又拿考試來說,你做了個計劃就開始滿足了,你在盤算今天做了幾套卷子就認為把知識點都掌握了。其實不然,你下次做同樣的卷子,可能錯誤還是那個地方,因為你沒有去復盤,去反思原因,去主動回憶你學習過的那些知識點,你只是在用眼睛過題目,完全沒有走心。這就是你花的時間那么多,天天在學習,考試成績反而沒有那些做完作業就去玩耍的人高的主因。
? ? ? ?別再自我感動自己,請牢記,實戰和戰績是第一生產力。想收獲幸福的愛情和事業,請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