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時候,總覺得這對蘿莉大叔cp給人那么舒服的感覺。在電影里,蘿莉可以完全的像個孩子一樣無所顧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隨性的報告給“大叔”,然后大叔又像父親一樣幫她擺平。
女生之所以會被蘿莉大叔cp打動,就是因為大叔身上超強爆棚的安全感,類似于父親,但是身份卻是超級靠譜的男友。
男生之所以會被蘿莉大叔cp打動,往往是因為蘿莉身上超級天真可愛的那一面,明明還沒有結婚,但卻已經有了一個女兒。保護欲的釋放讓他找到了很好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大叔和蘿莉,都愛上了對方身上最寶貴的,自己卻沒有的東西,比如大叔的踏實,比如蘿莉的誠懇。
在金庸的小說里,除了那些名門望族之間男女的良配之外,也有這樣的蘿莉配大叔:
楊不悔和殷梨亭。
初次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與張無忌有過糾葛的那么多的女人當中,并沒有十分相配的。趙敏本居廟堂之高,而張無忌卻是江湖中人;周芷若所在的峨眉派和張無忌所在的明教長存世仇,小昭與張無忌即使有愛情,小昭的愛情也是卑微的,不能勢均力敵,似乎也不能長長久久。而往遠了說的朱九真,并不愛他,殷離有機緣巧合的錯過。而唯獨說道緣分相合天衣無縫的,似乎只有青梅竹馬的楊不悔。
張無忌和楊不悔,名字和命運都是驚人的相似。
早年的楊不悔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便親眼目睹了母親紀曉芙慘死于滅絕師太的手上,除了幼小時親眼目睹母親被殺,在前往西域時的沿路更是倍受欺凌,差點被煮來吃,連名門正派的昆侖派掌門都要灌她毒酒。
而早年的張無忌更是如此。張無忌在原著里
幼失怙恃,中寒毒命危,帶病習醫,義送孤兒。忍受寒毒煎熬七年。
這兩個少年民運多舛的人,卻因為命運而有了交集。紀曉芙臨終前將楊不悔托付于張無忌,懇請他送楊不悔去昆侖山找她的父親楊逍。此時當然是情非得以,也不過是權衡之計。昆侖山遠在千里之外,兩個半大孩子要前往,其間將遭遇什么樣的情形,估計紀曉芙也沒有太多時間考慮。但是,自古男女授受不親,紀曉芙如此珍重的把楊不悔付托給張無忌,是否也有托付其終身的想法在其中,不得而知。不過,看金庸老先生把兩個人的名字寫的如此相近,倘若說完全沒有任何想法,估計也未必。連楊不悔自己都說道,無忌哥哥,你看,我們的名字很像。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但是不愛,青春時候那種朦朧的感情如果無法進一步發展,結果往往都是停留在那一刻。
少年的楊不悔并沒有被張無忌所吸引,而是轉身愛上另一人——殷梨亭。
或許是命運太過于捉弄。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母親年輕時候的戀人,自己的父親楊逍正是奪走其愛人的情敵——殷六俠。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債,連最后楊不悔和殷梨亭成親的時候都覺得,可能債更多一點。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這剛剛好是兩個人身上的特點于對方的深深吸引。
習慣了順從的人,在面對最重要的事情面前往往選擇反抗。這個人也好,東西也好,事情也好,真的是太重要了,而自己又順從了那么多年,當然會在那一刻爆發。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常年順從于強勢的滅絕師太,自是在骨子里形成了一種因為隱忍積累而來的反抗。在選擇楊逍的時候,這種反抗便用到了極致,楊不悔的名字就是很好的解釋。
而楊不悔跟母親不一樣。楊不悔的童年必須要學會照顧自己,一個小姑娘,面對世上種種險惡,可幸的是她最終挺過來了,但是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因此楊不悔的身上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堅毅果敢,因為看多了江湖的險惡,又經歷了太多的不公,所以在楊不悔的身上也有這樣一種特質——缺愛。
所以楊不悔和紀曉芙母女,是相反的性格。紀曉芙愛楊逍的霸道總裁范,楊不悔愛的恰恰是母親所不愿的忠厚老實和識大局。
而事實上也恰恰是這樣。
張無忌醫治俞殷六俠之時,楊不悔跟了進來。她不敢和張無忌的眼光相對,臉上容光煥發,心中感激無量,顯然張無忌送她到西域、在何太沖家代她喝毒酒這許多恩情,都還比不上治好殷梨亭這么要緊。在楊不悔心中,沒有什么比殷梨亭更重要。而后發現是趙敏使計,俞殷二人中毒,張無忌不等他說完,翻身而出,快步來到俞岱巖房中,只見殷梨亭雙眼翻白,已暈了過去。楊不悔急得滿臉都是眼淚,不知如何是好。他緩緩站起身來,楊不悔問道,當真無藥可救了么?連勉強一試也不成么?張無忌搖了搖頭。楊不悔應道:"嗷!"神色泰然,并不如何驚惶。張無忌心中一動,想到她所說的那一句話來:"他要是死了,我也不能活著。"
所以很多人猜想的為母補過,并不是真正的為母補過,而是真愛。殷梨亭長久的對于母親紀曉芙的癡情,正是給從小缺乏安全感的楊不悔的最致命的吸引點。
最好的愛情,就是各取所需;最好的愛情關系,就是你有的我沒有,我有的你最需要。
于是我始終相信,命運給你關上一扇門,就總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飄零半生的楊不悔最終找到自己的那份安全感,而因愛錯而癡恨一生的殷梨亭也最終找到了戀人的升級版。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小說的后來,楊不悔已與殷梨亭成婚,一同來到濠州。張無忌笑著上前請安,大聲叫道六師嬸!楊不悔滿臉通紅,拉著他手,回首前塵,又是歡喜,又是傷感。顯示夫妻二人鶼鰈情深,楊不悔的確是沐浴在幸福中。殷梨亭與楊不悔婚后夫妻情愛甚篤,金庸雖然只給了這一句評語,然已勝過巨大篇幅去描述。
想起最初紀曉芙給楊不悔起名的時候取“不悔”,剛剛好又吻合了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楊不悔的“不悔”,卻讓自己恰好擁抱了幸福。
或許這不悔都是因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