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我又坐在公交車靠窗的位置。夏天的白天總是會長一些,十九點鐘的天空還仿佛像一幅淡藍色的畫卷上鑲嵌著幾朵羽毛狀的云朵,此刻,云淡風輕。縱使車里嘈雜聲不斷,特別是身邊那個用湛江家鄉(xiāng)話在聊著家常,我仿佛與世隔絕,心靜如水,泛不起一絲波紋。
抬頭望向窗外,已經(jīng)亮起的街燈和各個商家各式的燈光,還有疾馳而過的汽車和面包車,還有我耳朵里那個單曲循環(huán)。此刻的自己,仿佛歷盡滄桑,閱歷無數(shù),仿佛身處深山老林的禪寺,心靜如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道是性格缺點逐漸暴露,還是因為閱歷導致性格的缺陷。易怒,暴躁的脾性幾乎成為主導我生活工作的主要情緒。
我曾經(jīng)懷疑過生活閱歷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如果成長環(huán)境常常暴躁,情緒波動大,那么是否導致自己性格易怒和暴躁的脾氣。科學證明,確實如此。但是,這個世界不是本來就是被主觀意識控制著嗎?
一個人脾氣暴躁,除了性格成份之外,難道不是受生活等各個因素影響嗎?
今天,我很苦惱,咨詢了一個朋友。她解釋說,你易怒和暴躁,是源于你對現(xiàn)狀的不滿而又沒有能力去改變。一語道破,驚醒易怒沖動的自己。
看著別人每天都在變好,而自己每天都和那些雞毛的事情慪氣,暴跳如雷,天天如此,如同廢物,咬定滿嘴的垃圾無所事事迎接第二天。反反復(fù)復(fù),日復(fù)一日,面目猙獰。有時甚至不敢站在鏡子前認真地仔細看看自己。相由心生,我特別認同。看著面目猙獰的自己,看著亂糟糟的心情和生活,還要去想著去處理亂糟糟的關(guān)系。猙獰的自己是因為自己心理變態(tài)。
曾經(jīng)的自己,看每個人都覺得優(yōu)秀,都會從好的一面去想對方的好。看每個人都覺得漂亮和帥氣。如今的自己,看每個人都不順眼,甚至花草樹木都‘和我一樣是面目猙獰。古人說的沒錯,如果你是一尊佛,那么你看的世界都是佛。如果你是一坨屎,那么你的世界里到處充滿沼氣。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
誰說社會會磨圓一個有棱角的你。我沒有被磨圓反而已經(jīng)被小家大社會改變了,曾經(jīng)隱埋的脾性暴露無遺。
抱怨沒有任何用處,無法改變的事實為何要逃避,為何自己也要用同樣暴躁的脾性去應(yīng)付和處理。這樣的自己和你討厭的有何區(qū)分。
生活是自己的,這個并不是說自己自私。因為生活確實就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guān)。你過得好與否,從來沒有人在意過。至少現(xiàn)在的我是這樣的。生活上除了我不喜歡聽的話語經(jīng)常環(huán)繞我和各種矛盾以外,我沒有聽過關(guān)于關(guān)心我的任何事情。堅強久了,沒有人知道你一路走來的辛酸。偶爾和最親近的人說,也只是茶余飯后的笑話。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愛護自己,喜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