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看似李白瀟瀟灑灑游山玩水度過一生,似乎從未為錢發愁,他是“富二代”呢?還是唐玄宗“賜金還山”給了他一大筆賞金呢?
1
根據李陽冰《草堂集序》所記述: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
李白祖先遷居碎葉年代,最大可能性是唐初,神龍元年因獲罪居家遷至四川,起家鄉劍南道綿州是當時著名的鹽鐵產地之一,其父李客則是當地販賣鹽鐵的商人。
按照郭沫若的《李白和杜甫》一書所言,李客應該是當時川蜀一帶有名的富商,而陳寅恪則認為李白的祖先是因罪而竄謫至西域的胡商。
唐代胡人特別善于經商,而且累累積有巨資,"男子年二十,即遠之旁國,來適中夏。利之所在,無所不到"。
李白的《秋浦歌》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許多人認為這是李白唯一一首描寫冶鐵工人勞動場景的詩歌,但是他為什么要在秋浦這個地方待了好幾年,而且會這么近距離接觸最底層的勞動者呢?
因為李白不會去當冶鐵工人,那么只有一個答案,他可能就是老板,需要監督查看工人們的出鐵進度,那么從這一點看他家是的確是做冶鐵生意的,古代冶鐵也分官營和私營,私營作坊一般都很規模。
李白家是個大家族,他的兄弟以及堂兄弟都從事著不同的商貿活動,李白家是有實力的商賈是沒有問題的。
2
李白先后還娶了四個妻子,也都分別為他提供了不少錢財,這用現在的話來說,有點“吃軟飯”的意思。
比如他的第一個妻子許氏,是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李白與她結婚之后,數年時間里都是住在她家,相當于是入贅。
他的第二任妻子宗氏,則是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兩個妻子的家庭背景都很強大,因此李白自然也不用為金錢煩惱。
3
李白結交天下好友,從賀知章到汪龍,從文壇領袖到販夫走卒,他結交的朋友不少,有天臺山的道士司馬承禎有日本和尚阿倍麻仲呂,大隱士孟浩然。
當然其最尊貴的朋友就是唐玄宗,天寶元年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唐玄宗召李白進宮。
堂玄宗李隆基讓李白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學侍從,由于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
而宦官和外戚的受寵, 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 自己雖在長安, 但也沒有施展自己管、晏之術的機會,天寶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實際是體面的放逐。
此后的李白開始窮困潦倒借酒消愁,在其《將進酒》結尾處: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按照李白的浪漫主義文風,必然是沒錢喝酒李,才會用“五花馬千金裘換酒”,所以這個時期基本傷都是靠朋友接濟了。
4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永王李璘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
文學天才再政治上卻沒有基本的認識,永王兵敗,李白受牽連被關在潯陽的監獄,雖被友人救出但還是被朝廷流放夜狼。
乾元二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之后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宣城、金陵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生活相當窘迫,貧病交加不得已投奔了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李白病逝于李陽冰處,終年六十一歲。
李白四十五歲之后到他去世之前,其實生活都很窘迫,基本上都是投靠朋友親戚,之所以他不像杜甫做《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哭訴自己的窘迫生活,這和他的性格有關,他天生性格灑脫,對于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怎么會為一貧如洗的生活所拖累呢!
所以說他的前半生時一擲千金富游山水,后半生時窮困潦倒四處奔波投親靠友,對于李白這樣精神世界無比強大的人,貧窮還是富有的物質生活只是他的人生很小的一部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國天下,這或許才是李白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