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的把這本蔡崇達的《皮囊》看完了,其實剛買回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直接打開,而是選擇在一個值班的時間,翻開了這本書,先進行了導讀部分的閱讀,以及前三個故事情節的閱讀,后來就把這本書塵封了。一直直到最近的兩天,趁著天氣正好,陽光正好,一切剛剛好,再次翻開這本書進行了剩余部分的閱讀。因為中間間隔時間太久,甚至都已經忘記前面三個故事的情節,簡單的回顧了一下,就開始了新內容的閱讀。
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我認為作者是一個被迫身負重擔的人,因為父親,他被迫擔任了一家之主,開始想盡辦法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那個時候,我是能夠感受到作者的無奈但又迫于生計的成長。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我又看到了那個身患疾病的、要強的父親,以及作者那隱晦的來不及表達的愛意,看著作者一次又一次與父親犟嘴的樣子,我能感受到他對爸爸的愛。一直到作者以平和的心態去描述重病父親在醫院的那段時光,以及在失去父親前后的日子里母親的轉變,在細碎的生活中感受著來自母親對父親的愛意。
其實我印象中最深的一篇可能要屬《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這一篇了,可能因為當時心比較平靜,認認真真的讀了這一篇,以至于讀到后面忍不住哭泣??粗莻€在圣誕夜盛開的煙花,我很難想象那個放煙花的人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站在醫院的屋頂去點燃那個煙花,他是怎樣愛著他的父親,他又是懷著怎樣的情感去接受父親死亡的事實。寫到這里,回顧那一段,心還是止不住的難過,眼淚一直往外涌,心里想的就是那生病的父親,好害怕有一天我走到這一步,只希望我的父親能夠健健康康。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么……可能這本書真的觸動了我的內心。
慢慢的跟隨作者的文筆,我又感受到了作者另外的一面,借用作者自己的比喻“像是一個好事的看客,迅速擠進眾多人圍觀的某個故事現場,嘗試被卷進去其中的喜怒,然后一次次狠心的抽離?!币苍S年少的作者并不知道自己在這些人生命中承擔的是怎樣的一個角色,等到長大了、成熟了、學會了淡然,才發現理想與現實迎面相撞,頭破血流的只會是自己。無論是那年少時傳言中的張美麗,還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阿小和阿小,亦或者是曾經崇拜的視為知己的天才文展,還是追求活出自我的厚樸,這些都是作者在人生這趟旅途中,看到的風景,也是注定會被抹去的風景,因為成熟不是讓我們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