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本次鄉村振興建造環節選在了大禮堂后面的空地,準備把它打造成一個兒童樂園。我們希望請當地的村民,尤其是孩子們,來熟悉場地和參與建造,因此就建造前的空地能做的教育活動做了一個簡單的探索。
場地概況
場地之前是一個房子,后來被政府收購然后拆掉了,只剩下一個長方形的地基。場地上有很多建筑垃圾,如磚頭、瓦片,因此雜草也不十分密集。場地一側正對大禮堂的二樓入口,另一邊是有一定滲水的石頭筑的高墻。東面有一條坡度較高的排水溝,西面是村內道路。
活動設想
在方案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們參與拔草和清理磚頭,初步整理原場地中的生活垃圾并進行分類。原有的雜草作為生命力頑強的先鋒植物,可以讓孩子們識別并做記錄。雜草作為場地內需要被清理的東西,可以將它們變成插花材料,讓孩子們進行藝術創作,剩余的材料可以作為綠肥回歸土地。清理場地中的各式垃圾,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參與勞動,而且可以讓他們仔細的觀察垃圾,思考這些東西從哪里來,是誰丟棄的,大概丟了多久了;識別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有害的,并了解在崳山島上這些垃圾一般會怎么處理,以垃圾的角度切入這里的生活。為了提高參與度,并增加活動的意義感和獲得感,希望留下他們的名字并給他們頒發志愿者證。
宣傳方式:微信預報名接龍
活動過程
干勁十足的一天,當天十一點設想好了以后,說干就干,約好下午三點。發布通知以后,當即去村附近的道路尋找插花材料。
收集完一桶之后,收獲滿滿的回去吃飯,猝不及防從上級一通planB討論(其實有一些打破專注感和積極性,因為①那個時候休息和充電就是為下午做最好的準備,而不是沒完沒了的思考討論講道理;②開拓者的形象總是勇猛而直接的,而非謹慎和畏手畏腳的,活動組織者的情緒會奠定整個活動的基調)
好了兩點多帶著很down又有些焦慮的心情去布置場地,已經有小孩在那里玩了。進行簡單的分發和簽到。由于臺風來臨前陰晴不定,所以總是不能確定是先學習插花還是先去場外撿垃圾,剛準備出去的時候,就出了很大的太陽,又回到禮堂,所以造成了混亂。
本來打算試辦一次看看效果,但因為微信里提了一嘴志愿者證,來的人比預計的要多,有些后悔急急忙忙支出這空頭支票。我看到家長們正匆匆忙忙的在群里寫上自己孩子的名字,這讓我更加慌張。
我本來就打算讓孩子來自己講,而不是我來滔滔不絕。大家最熟悉的草是狗尾巴草,其次是一種果子,大家說家里會把它曬干做成香料,用來做菜。本想把花材按照顏色分好,再講解搭配,但高中的大孩子已經感到無聊準備離開。這個時候就好像有人在說,你根本hold不住這么多人的場合,你不行,之類的。小的孩子開始玩自己的,大的孩子開始打鬧,這時我才發現原定的紙杯來插花真是異想天開,而剪刀也忽然找不到了。不知道是誰開始拿筆畫紙杯子,然后我去垃圾桶里翻了幾個塑料瓶,少釩拿出了一個貝殼,教小一點的孩子們一點一點把植物材料放進去。
天又陰了下來,快上初中的孩子們決定去撿垃圾。她們上竄下跳對八卦很好奇,但還沒有那種破壞性的叛逆,真好。借著前一天一起玩傳筆游戲打下的關系,我請求她們看在我們塑料姐妹花的情誼上配合本次活動,她們就很愉快的答應了。逸晗領著大部隊出去了,我松了一口氣,出去上洗手間冷靜一下。
我也不知道自己往返洗手間的這一段路,頭腦爆炸了多久,內心后悔了多久,對這種摩羯式的強調成熟并有條理的形式方式不適應了多久,想當逃兵了多久,反正一步兩步的走回去。等我回來的時候,我被眼前的狀況驚呆了:孩子們自己在插花,非常專注!一個男孩兒唱著自己編的狗尾巴草之歌,喜悅的到場地里尋找更多的狗尾草裝飾他的海螺;小女孩兒的作品錯落有致,她也在獨立的尋找著屬于她的材料。陸陸續續來圍觀的朋友也開始要求加入進來。
場地外呢?剛想出去和他們一起行動,云就散開露出大大的太陽。那索性我就背了鍋,以夸張的演技表現出太陽好像是我引來,我躲起來天才會陰一樣。這個機靈的舉動很快得到了戲劇性的效果,只要我出現在露天的位置,大家就會把我趕回去(且絲毫沒有懷疑我偷懶的行徑)——所以我也搖身一變成了服務人員,幫忙倒垃圾,清理筒子。
這時他們已經撿了不少垃圾,最讓他們跳腳的是一些馬桶的部件。天又變熱了,為了防止中暑,我邀請他們返回休息,喝茶。
所以這算是毫不費力嗎?家長們、隊友們、村民們,有的在參與,有的在拍照,有的在遞茶水,沒有組織和計劃,卻比組織和計劃的效果來的更自然。因為有計劃就要有流程,孩子的專注力卻是沒有流程可言的,費心維持的秩序總是變成渙散,因為注意力不在其位。而且村里這種參與不像課堂,因為無法強制參與時間,家長有事情隨時可以帶孩子離開,孩子有時候也會溜回家拿點吃的之類的。松散而無言的默契。
后來垃圾組和插花組繼續。這期間當然穿插著打鬧,上躥下跳,而家長的態度是很寬容的,可能會嘮叨幾句,但沒有嚴厲的制止——這讓我的壓力也有所減輕。大人在這個環境下也很理解小孩子就是這樣的,并且沒有對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結果(比如學到XXX知識,做出什么作品,提高某些素養)做出什么期望,只是假期遛娃而已。
這里的人們也許不知道這樣的時間對城里的孩子有多奢侈,而其實這樣的“放養”出來的孩子竟也讓人放心——我們放在大禮堂內的私人物品,如手機、電腦,不會有孩子去挪動;孩子們自己打鬧,聲音可能有點大,但不具有攻擊性;小點的孩子可能會纏著你想跟你玩,但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很禮貌;大孩子們好奇的探尋八卦,看似頑皮,實際上卻非常的配合。
我無意歌頌什么。在前一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我們所聽到的,遠遠超過了自己對兒童的想象。不過是剛剛小升初的孩子,有的感情經歷就很豐富啦,和成年人一樣談戀愛,并且也抹不開頭頂的那點“綠”。有個愛爆料的孩子,喜歡爆他人的感情經歷(后來有個被爆料太多的女孩兒害羞,呆在家里不敢出來玩兒了),但其實她是更渴望暴露自己才對。還有真心話環節透露出來的,和父母關系不合想自殺但沒有死成的事。這里沒有心理醫生,看似讓人擔憂,但仔細想來,不過是人生的必經階段而已。既然都會要經歷某些刺激的事東角村能提供的不過是一片還算健康的土地,還算溫和的人群,以及免于傳染病的自由(這里幾乎從未發生過疫情,連流感都沒有)。
其實活動只進行了短短的一個小時。最后,我們把撿到的垃圾收集起來,讓環保隊的麗容姐姐告訴我們,現在在崳山島上這些垃圾是怎么分類回收的。為了吸引注意力,我刻意的加入了表演性的、一唱一和的元素?!斑@是什么垃圾呀?”“咦,竟然連這個也可以回收?”“這個怎么賣?”并且暗自慶幸,臺下沒有一個孩子說“這些我早就知道了”。說實話,我自己也很驚訝,只要有人要,這里的村民會回收一切泡沫,廢塑料,金屬……大概只是面對浮躁的世界時,對認真做實事的人的由衷敬佩。
垃圾組拍照的時候,插花組的小孩不知去哪里撒野了,晚間他們回來的時候似乎起了爭執,可是沒多久又和好了,像一群小貓一樣把書柜當成了自己的家,錯落的蜷縮在里面,非常可愛(當然設計師肯定沒有這樣設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3-6歲?)能夠透過想象在現實的場景中探險,在樓梯處上下追逐就能夠樂此不疲了。上一次見到這個場景還是在胥嶺,兩個孩子圍著一張板凳在騎馬,先騎“馬頭”,再騎“馬屁股”,然后一起說“臭死啦!”
梳理一下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散漫的教學之中,重要的是提供場域,這點清華一直在精益求精的做;其次是材料和啟發式行為,這類可以寫成“行動工具包”或者“一公斤盒子”的形式。剩下的就是對孩子專注與探索的真誠贊美,也許這一點能寫在第一位,又或許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一樣,多給自己和他人鼓勵與贊美。
但這件事情還沒完,就因為提的這一嘴志愿者證,即知即行的速度超過了昏沉頭腦的反應速度。臺風過境后,得用照片和家長重新核對小孩的名字;積極參與的寫“參與”,打卡就走的記錄“出席”。這樣的記錄和憑證其實非常重要,一是對他們努力的銘記,二是方便下次活動的聯系和重構。希望順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