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一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前度。陳偉霆阿嬌演的。那時候陳偉霆跟現在長得不一樣,如今的他看樣子也是做了不少努力,瘦了,也不戴眼鏡兒了。
那時候陳偉霆不帥,但是很干凈,也是從那一天起,我以后男朋友的期望就是定義成了戴眼鏡兒,干凈,襯衣,就像陳均平一樣的人。電影往往給人的感覺很美好,高高的,有事業有理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美好的不現實。重新看了一遍,阿嬌的角色周怡,定位有點極端化,不懂得分寸,無理取鬧,陳均平真的性格好。我原來太小,很多細節都看不懂,現在能看懂了,就覺得終于能理解那么多的事情發生都是身不由己。
在身邊的人往往都不是最喜歡的那個?電影里的一句話。好傷心吧,不能跟這個世界作對也不要盲目悲觀厭世。
陳均平是我喜歡的類型。我很矛盾一直在重蹈覆轍,所以很害怕。阿平一直很理解周怡啊,一開始就理解,從始至終的理解,而不是聽她一句辯白就理解。我說話一直心口不一,人一天要說至少六句謊話,我謊話連篇,估計只能騙騙自己吧!。
每個人生命的軌道里,一定有著一些愿望或者執意要做的事情,也許那個愿望會遲到,我始終相信它會發生。
我總是在選擇一些自己覺得自己配得上的人,因為從未真心的喜歡過自己,潛意識里去選擇傷害我們的人。有時候被傷害,覺得無助,卻又在一次次的傷害中一點點洗清那些無法原諒的罪過,不舍離開,明明知道會走,卻還小心翼翼,前路后路,一一算計。我怕但是想。可能走過了這個自我折磨的過程,我們才能相信自己配得上的幸福。
愛情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年輕時候的激情和肉體之歡。而當現在社會愛情越來越成為一種口號和奢侈的時候,偉大的愛情開始隱藏于我們內心的深處,追求它就變得格外艱難,是什么時候,開始忘記愛一個人的滋味。
有的人就是讓你長大,有的才是和你牽手一生的人,只是你太貪心,妄圖他們是一個人。
自己喜歡的那個人,已經不在身邊了。電影里的一句話的正確理解順序。曾經以為朝朝暮暮才是天長地久,把蜷縮一時當做了被愛一世。
最后那一幕,一只塑料杯,裂痕的縫隙里流出的水,慢慢流滿桌面。一切也就結束了。
有裂縫的杯子會漏水,扔了不甘,還不如直接摔碎。這一生路確實很長,你終究會遇到那個適合你的人,不是帶你看風景的人,而是那個陪你看風景的人。
每一次分手都是遇上下一位的機會,每一次錯誤結合都令大家成為“前度”。
《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