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張良計
前段時間,有報道稱在中國月薪過萬的人數已經接近1500萬。其實想要月薪過萬,甚至到兩三萬,首先思維就要跟月薪幾千塊時不一樣。這其中,“高效”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今天Boy 就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些這方面的心得。
1. 用金字塔原理來梳理復雜問題
過去我在關于邏輯思維的文章里一直推薦《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問題的邏輯框架,讓我們在面對任何復雜的問題時都能有條不紊,層層遞進地推演出解決思路,從而大大提高思考效率。
我自己將這個方法實踐了多年,并結合實際運用簡化了書中的一些思路。遇到任何問題時,按照下面的思考模型去分析,會事半功倍:
a)背景
所有和事件相關的人物,時間,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b)沖突
影響事件順利向前推進的矛盾沖突,可以是人物和人物的沖突,可以是人物和事件的沖突,也可以是事件和事件的沖突;
c)問題
由沖突引發出來的具體問題,阻礙我們達到目標的障礙;
d)方法
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1-2條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所有方法集合起來形成一套解決方案。
這個模型很簡單,畫出來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運用起來也很簡單,實際上就是填空游戲。我們將已知的內容信息,按照上圖的四個類別,分別填充進去,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 “分析-解決” 圖譜。
舉個例子,倘若現在老板讓你準備接待一個國外飛過來的重要客戶,按照這個思考模型將所有的信息整合起來,可以如下:
a)背景:此次走訪的前因后果
下周三下午三點,有一位重要客戶會從倫敦飛到公司總部進行為期一天的考察。此次走訪主要是對公司和員工的整體面貌進行了解,以作為未來對我司業務能力的重要評估依據。
b)沖突:影響此次走訪成功進行的事件有哪些
人物和人物的沖突:無
人物和事件的沖突:客戶需要一份公司的書面文件介紹,可是公司并沒有完整的資料;
事件和事件的沖突:客戶此次考察的時間恰好碰上全公司員工團建,屆時公司不會有人;
c)問題:由沖突引申出的具體問題和障礙
1.缺乏完整詳細的公司介紹書面文件;
2.客戶的考察時間和公司團建撞車,需要調和兩者的時間;
d)方法: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思路
1.針對第一個問題,可以有的解決思路:
將公司網站上的介紹資料整理成PPT或者Word 文檔,提前發給客戶;
或者召集公司骨干,重新編寫一份公司的介紹文件;
2.針對第二個問題,可以有的解決思路:
和HR商量,更改公司的團建時間;
或者縮簡團建的項目,爭取在客戶到訪之前讓大家能夠回到公司;
畫圖的話,這個邏輯思維可以呈現如下:
按照這個方法去分析問題,就很有條理。從上到下,每一個圓圈都有對應的子圓圈,一個環節有問題馬上就能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它初看上去可能有點復雜,但實際上我寫出這個思路只花了不到5分鐘時間。
只要能堅持去反復運用這套方法,很快它就能成為植根在我們基因里的“思維天賦”,幫我們節約大量不必要的思考時間。
2. 向玩游戲學習,設置階段性的自我獎勵
大家知道Boy 是個網癮少年,但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次強調過,從游戲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方法,提高在現實中的思維效率。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自我獎勵。
玩過游戲的人都知道,許多游戲里都會階段性地出現一些獎勵物品。拿《王者榮耀》舉例,每隔一段時間玩家就會收到一張“新英雄體驗卡”,它的目的是提供持續的新鮮感,從而激發玩家不斷玩下去。
這給到的啟示是,在工作中也可以設置階段性的獎勵,來對抗因長久工作而產生的身體疲憊和精力渙散。
尤其對于一些時間周期長,耗精力并且內容一成不變的工作,這個方法尤其有效。
比如我曾經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寫一份品牌咨詢報告。一個多月里,我天天對著同樣的PPT反復修改,早就倦怠和厭煩。后來我的老板就教給我一個方法,和游戲里的階段性激勵機制非常像。那么具體是怎么做的呢?很簡單:
首先,她教我將撰寫咨詢報告的過程做階段性劃分,如下:
然后,針對每一個階段,量化并預估出工作量。
最后,給每一個階段設置階梯形的獎勵,直到完成工作。
這么做,就讓一份枯燥的工作馬上變得有意思起來。我就像闖關打怪一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完成這些小目標。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工作產出最高效的時間只有2個小時左右,其他時間段我們很容易被外界的環境所影響,注意力不集中。這個時候自我獎勵的作用就凸現出來,將大的工作目標拆解成不同的小階段,然后設置階梯型的自我獎勵,能不斷讓我們形成“付出-回報-繼續付出”的正向循環,從而持續地保持工作效率。
獎勵的設置因人而異,但都是簡單易得的東西。比如我喜歡吃甜食,我就經常會買一包小熊糖放在桌上,每完成一個階段性目標就吃幾顆獎勵自己。
3. 用“關鍵字”來管理你的知識體系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搜集到許多資料。比如行業案例,項目文件,調研報告,熱點新聞等。如果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按照正確的邏輯整理出來,會是非常有用的“知識庫”。
我自己的習慣是按照類別+時間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管理。
首先,對手上所有的資料信息進行類別歸類。注意,分類的時候只能賦予信息資料一個“主屬性”,舍棄所有不重要的“副屬性”,這樣方便日后管理和查閱。
比如一篇文章,里面既有案例分析,也有數據報告,還有熱點新聞,但是對你工作最有用的是案例分析的部分,那么這篇文章就要按照“案例分析”的類別去歸類,舍棄“數據報告”和“熱點新聞”的屬性標簽;但如果數據報告你覺得同樣重要,那么可以在“數據報告”的類目里再把這篇文章放進去一次。其它的依次類推。
做資料歸類的時候,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這時一定要以“管理效率”為先,能夠方便日后的查閱和摘取。
在做好類別分類之后,接下來繼續做時間分類,即在不同子類目的名字后面增加時間后綴,從而給資料文件加上時間的屬性。
以我自己的知識庫為例,我的分類方法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當完成這樣的知識整理之后,你會發現日后查閱的時候非常方便。我們只需要在資料庫搜索中打入:
類別名稱+時間
即可迅速找到相應的資料。而當我們不確定想找的資料的時候,只用打入類別或者時間中的一項,即可繼續搜索。
這就像圖書管理員一樣,對知識進行了標簽化的關鍵字管理。當我們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只用和這些關鍵字做匹配聯想,就能快速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從而節約大量時間。
以上三點就是Boy 關于日常工作中“高效思維”的分享。總結一下就是:
1. 面對復雜問題的分析效率;
2. 面對長期工作的執行效率;
3. 面對知識體系的管理效率;
正所謂以思踐行,只有在思維上先達到高效,行動上才能高效,你的價值才會上漲。在職場中,高效運用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越是高價值的人群,越懂得尋求創新的方式來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用。
就像“滴滴企業版”一樣,不斷用創新的產品為企業帶來高效的員工出行解決方案。因公打車企業支付,免去了過去繁瑣的財務報銷流程,節省了出行成本,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智能管控平臺記錄每一位員工的因公出行記錄,實現透明化數據管理。
要記住,月薪過萬的你,時間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