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天的寫作挑戰”已過三分之一,竟然過去十一天了,再過幾天就是一半了。看到簡書上統計的總字數,竟然也過萬了,每天一千多個字,不知不覺,數字會給你最直觀的成就感。
每次寫完之后,總是有滿滿的成就感,好不好是一方面,每次把這一千多個字甩出來,心里會有些小激動。而且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時候坐在電腦前,打開簡書頁面,雙手準備搭在鍵盤上開始開打時,卻一個字也憋不出來。
于是,寫什么成了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難道最近沒看過幾句能拿得出手的話嗎?看了不會心里泛起小小的漣漪嗎?沒有什么困惑需要想一想的嗎?其實從這個動作,就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沒有好好講思考過后的只言片語記錄下來,或者整理那些突發奇想,沒有時常在把一些問題在腦中過一過,于是,就變成這樣了。若是平日里積累足夠的素材,在還沒寫的時候,在腦中醞釀,起到發酵的作用,這樣在正式輸出的時候就能一氣呵成了。這樣的經歷有幾次,這樣寫起來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很憋屈,完全是盡興表達啊。以這樣的狀態寫完,會覺得很痛快,出來的文字也不會很拗口,好像刻意而為之。
有時候也會想,寫作到底是什么,是僅僅為了寫而寫嗎?我想要的寫作是什么?思考過后,我覺得我想要的是自己思考后的呈現,是記錄,記錄屬于我的點滴,并且在記錄的基礎上,能夠深入,可以回望過去,也可以追覓未來,以當下為基點,讓自己的感悟和感動積淀。若是所寫的內容能對別人有價值,便是最好的呈現了。
在寫作的過程中,自己就是那個去掌控全局的人。所有的素材,都為我所用。注意到平日里收集的內容,有技巧方法類,有好詞佳句類,有創意設計類,還有各種自己感興趣的類別,收藏了不少,可真正運用出來的有多少。也就是在收藏之后,要再進一步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地將感興趣的內容加工成可以運用實踐的東西。根據寫的不同類型,有時是發生的點滴,感悟就會比較多,有時是看到好的句子或聽到好的歌,也會寫一點。比較多的會是讀書筆記,因為就某個句子或某短話延伸出來自己的想法,會比較好掌控。摘錄一點,既可以去學書中的說法,又可以有內容可以寫,碰到有感覺的句子更是想要寫一寫,那個感覺也許就是怦然心動,人的感情也會隨之被帶出來,也許那個時候就是文字帶著人往前走了。
我們總是經歷更多、體悟更多之后,會想要寫一點,也許那是人的天性,因為這是我們表達的方式,心中有很多話想要抒發,而且文字安靜而乖巧,于是便成了最好的方式
在這過程中,時間都會溫柔地陪伴,看著每個文字呈現。就好像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一樣,文字的熟練輸出也會需要時間。當我們開始把文字輸出當成是愉快的享受時,好像時間也會放慢腳步,慢慢陪著文字一同走過。此時,我想我們會很珍惜這段和文字相伴的時光,帶著這樣的心境,覺得最終的文字也會很有力量。
好像任何有力量的行為都需要“潤物細無聲”的積淀,唯無聲,才更有力。接下來的挑戰,我們和文字一同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