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少年》這本書是一次在逛豆瓣的時候看到的,那種存在矛盾體的事物對我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看了這本書第一眼,我就加入了購物車。它的作者秋微,是作家,編劇,主持人,曾出版《懶得哭》、《流言流年》、《狗臉歲月》等作品,主持《城市日記》、《相約東南》、《今晚聊什么》等電臺及電視節目,擔任大型景觀劇《紅樓夢》編劇。
? ? ? ? ?這本小說描述的是70后的成長怪現狀,讀起來雖然事件不完全一樣,年代上存在差距,但心理卻絲毫無差。雖然相隔兩代人,卻依然能夠發現書里寫的,就是我們自己。與他們深一腳淺一腳的成長相比,我們無驚無險的成長也有著同樣的孤獨與擰巴。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看到封面上一個綁著麻花辮,穿著紅裙子的小小女少年,以孤獨、憂郁的神情佇立在墨綠色的田野時,心中某個柔軟的地方就已經被輕輕的擊中。
? ? ? ? 秋微不是浪漫主義作家,她的語言是生活化的,現實、犀利、幽默。因為真實,所以很容易被感動;盡管幽默,卻有種鼻子酸酸的感覺;它表達的我們都懂,卻又無法言表……
? ? ? ? 小說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小城中的典型家庭故事。這是一個四口之家:父親梁朝偉,母親陳萍,兒子梁小飛,女兒梁悠悠。以小女孩兒梁悠悠從5歲開始的經歷向讀者鋪開了這個女少年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那種姹紫嫣紅,雞飛狗跳,車水馬龍掩映下的孤獨,以及那種南轅北轍,隔靴搔癢,驢頭不對馬嘴式的愛,充滿了亂七八糟與生機勃勃。
? ? ? ? ?悠悠生活在一個普遍缺失父愛的年代,也是那樣的一個時代,造就了這樣一位女少年。在體會不到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是一個小孩子最大的傷痛和悲哀。大人們總是打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因為愛孩子的幌子,給予他們有意無意的貶低和打擊。悠悠在自己家里絲毫感受不到溫暖和愛意,她沒有被認真對待過,沒有人真正考慮過她的需求、她的思想、她的尊嚴,甚至她是否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 ? ? 幸運的是,悠悠還有一個叫閏爸的人,雖然不是悠悠的親爸爸,雖然僅僅在閏爸家生活了一年,卻給了悠悠真正的父愛。成年之后的悠悠回想那段日子,總是散發出只有童話中才有的美麗馨香。她的閏爸總是蹲下來和悠悠認真的說話,總是夸獎在悠悠親爸親媽看來是錯誤和缺陷的特點,在獲知悠悠偷偷翻大人的口袋拿錢時,巧妙的保護悠悠的自尊心,沒有生氣更沒有責備,而是蹲下來對悠悠說,以后,無論想要什么,閏爸都會給她買來,還在悠悠不知道的情況下,把一個六歲半的孩子寫的詩歌偷偷地拿去發表在報紙上,悠悠的夢想在閏爸手中毫無征兆的、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被放飛。他總是那樣踏踏實實的把手邊的事情做好,他不在乎外界的一切評價,只要妻兒感覺幸福就是他最遠大的理想。
? ? ?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在我的記憶中,他一直都是嚴厲的、不茍言笑的,很少表揚、鼓勵,在我做錯事情的時候,揮下巴掌揍我的那個人。我記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眼前浮現出來的父親的形象都是我挨揍的畫面中那個嚴肅冷酷的父親的面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充滿了不安全感。長期的壓制和否定教育,導致了我有著非常強烈的補償心理。那時候叛逆卻期待被認可,性格乖張卻脆弱,常常編造晚回家的理由去應對我爸的質詢,不顧家人反對去早戀,只是因為男生是一個性格溫和而又懂得尊重別人的人……那個時候的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什么,但卻非常清楚地知道將來不要什么——一個像我爸那樣的人生伴侶。
? ? ? ?那段時間,每當我獨處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委屈在悄悄蔓延和滋長,生活在我父親的否定和挑剔中,從來沒有感覺到過生命的新鮮和活力。隨著我與自己不斷和解,與我爸的不斷和解,童年時的心結也逐漸被解開,但對與我有類似童年的人,我還是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惺惺相惜之感。當我看到女少年悠悠父母的冷漠時,我憤怒;當我看到她有了閏爸時,為她慶幸;當我看到她開始與父母和解時,為她驕傲。
? ? ? ?看了塞林格的童年,看了王朔的童年,看了王小波的童年,再反觀自己,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要經歷時代的禁錮,家庭的禁錮以及自我的禁錮,然后我們反抗,我們掙脫,我們成長。此后,那種天藍樹綠東方紅,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橋段還是會激發出我們說不清的某種五脊六獸的情緒。并不是矯情,只是有些時光不太會被忘記!
? ? ? ?我相信每一個人心里都住著一位女少年,發生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很多事情在隨著我們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被不斷諒解,我們也開始與周圍的人,與這個世界和解,或者還有一些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一不小心被我們忘記,但這就是時光帶給我們的熟悉而又擰巴的成長,帶著點成長的陣痛,還好,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