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移氣,養移體”,出自孟子言,意思是環境改變氣度,供養改變體質。
居移氣,是指環境改變人的氣度和修養。我從《羋月傳》中學的這句話,當黃歇勸羋月帶弟弟回宮,而不要一直呆在陵園守園,雖然天大地大,任由羋月玩耍心性自由,但是黃歇認為,只有回到宮里,才能習得樂器,射箭,騎馬等六藝,才能慢慢改變自己的氣質。
養移體,是指吃的東西會慢慢改變體質。我是一個老百姓,生了孩子后一心想著奮斗工作,目標遠大而不切實際,結果累心累體,殊不知,有個好身體吃能做事情,事業才能久遠。
蓋房子地基打不好,房子蓋起來也是危房,看著好多不注意身體英年早逝的例子,我突然在2016年醒悟了,不知道我這部身體機器被我用的如何,以后的歲月里,我要養身體,備足長征路上的油。
養移體,如何養呢?我覺得就是要吃好睡好!
如何吃好呢?
1 合理搭配,日常吃食就好
吃好,不是說,整天大魚大肉,而是指合理膳食,記得兒子小的時候,經常閑暇之余看看營養書,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是301醫院營養師于偉寫的《你的營養師》,里邊介紹了都是日常食材的性能營養素和搭配。例如,土豆,紅薯,胡蘿卜,南瓜等番薯類;芹菜,油菜,香菜等菜類;介紹的食材都是老百姓隨手能買到的。
把日常的食材進行搭配和組合,我覺得就非常的可口了。例如拿喝粥講,用玉米碴子,大米,小米,黑米,搭配花生,紅豆,花生,薏米,炒熟的大麥,黑木耳,銀耳,黃豆,黑豆。還可加入開胃消食的茯苓,芡實等。每晚喝點多營養搭配的粥,養胃暖心!
2 有一個開闊的胃
吃好,有時候也要適應不同文化的飲食,否則,一旦出門在外吃不好身體就吃不消了。中國飲食文化寬廣而深厚,飲食種類更是數不勝數。放下固有的心態,品鑒不同食物特色,也是吃好的表現。
萬科王石之所以在六十多的年級還在創造奇跡,與他精力旺盛有關系,王石認為吃飯要學習,很多人說那誰不會啊,一直在吃。既然是學習,飲食文化是一種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只要出國,王石就吃西餐。通過吃飯,王石通過短短的三個月認識了很多教授,因為他發現,飲食不僅僅是一個味覺,更多的是通過吃飯,一種文化的交流,所以即使到了互聯網,即使到了虛擬經濟,你如果在文化交流當中,你不能和當地的飲食結合起來,你虛擬經濟再真實、再逼真也沒用的。
所以,入鄉隨俗,到什么地方就和當地飲食文化融合。
如何睡好呢?
俗話說得好,睡覺是最好的補藥。當人生病后,醫生最常能叮囑的話就是“多休息”,俗話又說,“三分病七分養”,也是都休息的意思。
睡覺,別人會說,誰不會睡覺?其實,我就是一個不會睡覺的人。
通過睡覺APP監測,我的睡眠很不穩定,說明情緒和壓力對我睡眠很影響,所以我開始研究睡眠,用行動睡好覺。為了睡好覺,我做出以下改變:
第一 睡覺前泡腳,泡腳會讓渾身的血液循環好,身體放松,所以我幾乎每天泡腳。
第二,按時睡覺,每天10點上床,寫日記和反思,然后坐享25分鐘。然后睡覺。
第三,坐享,通過對坐享的刻意練習90天后,心靈開始變得純凈,雜念少了,對壓力的感覺不是很深的。性情變得柔順了。情緒開始變得穩定。這決定一個自然的睡眠。
第四,關閉一切電子設備,為了不影響睡眠,睡前我都要關閉手機的微信功能。
第五,刻意練習睡覺的呼吸方法。很多技能是習得的,包括睡覺。尤其是睡眠有過困難的。如果天生睡眠好就沒這個必要了。
第六,調整心態
人到中年,睡不好覺,除了身體漸漸衰弱,還有就是焦慮和壓力讓我們失去好的睡眠。人心頭有事就睡不好覺了。
王石對于壓力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刻意訓練:“
明天怎么樣不知道,但是太陽一定會升起,你現在當務之急,不管明天怎么樣,你要睡個好覺。那就是,睡覺要自己來調整自己,給自己一種更長遠來看。
我這里想說的是,從更長遠的看,你眼前很焦慮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如何來調整自己,來學會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在壓力下放松自己,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p>
第七 自制與自律
為了睡好覺,規律很重要,現代人應酬加班很常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很重要。相比與一狗吠叫全村醒的年代,現在的人的信息娛樂多,所以要對自己作節制,到點睡覺很重要。
王石對于睡覺的觀點:“除了鍛煉,除了控制飲食,除了有理想追求,當然睡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往往睡一好覺,是最好的醫療,一覺醒來。我一般睡覺,你不要讓我閉上眼,只要我閉上眼,一分鐘之后才睡著,這算時間長的了。如果三分鐘才能睡著,這就算失眠了,而且一睡就是一覺。我在飛機上可以睡覺,在顛簸的土坡路上可以睡覺。所以為什么可以保持這么多精力?就是睡覺?!?/p>
吳伯凡說,睡好覺,是一個競爭力!
養移體,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吃好睡好,才能精力充沛,情緒樂觀而穩定,才能高效工作和處理復雜問題,應對壓力。所以,一定要吃好睡好!另外,滿足的心態,回歸到兒時對幸福標準的界定,我們其實用不了太多物質,就能滿足自己,從而收獲快樂,也就一覺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