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四川遂寧老照片 百年前遂寧城市及人文風貌
Sidney.David.Gamble??2021-03-08??9
分享一組1917-1919年期間的四川遂寧老照片一覽百年前遂寧的城市和人文風貌。本組照片拍攝者:西德尼.甘博。
遂寧,四川省地級市,別稱斗城、遂州,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 西連成都,東鄰重慶,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遂寧因東晉大將桓溫平蜀后,寓意“平息戰亂,遂得安寧”而得名。歷為郡、州、府、專署和縣的治所,1985年建市,該市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文賢之邦”之稱;孕育了陳子昂、王灼、黃峨、張鵬翮、張問陶等歷史名人。
1917-1919年甘博在中國考察期間,在遂寧地區拍攝了以下照片,小編將這些照片加以整理,歡迎閱覽。
秤鹽
店鋪門口的人們
編草鞋
戴樹枝編帽子的勞工
擔重物的勞工
地藏車,這是什么東東?
作者甘博一行人,費佩德在用照相機給當地人照相。
人群中的費佩德
年老的舵手
漿手們
孔廟寶塔
孔廟門前的士兵
村莊入口
水牛犁田
水牛耕田
水車抽水
當地的一位老人
老人的臉上寫著一種讓人一種難以表達的表情似憤懣、似強忍痛哭!
看后讓人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盲眼乞丐
女乞丐
乞丐
墳墓和墓碑
橋邊石碑
原始標注的是“收稅”,小編覺得不像。
寺廟的寶塔?
寺廟門前的木牌
某寺廟里的閻王塑像
某寺廟里的判官塑像
神龕和晾曬的玉米
牌樓,遂寧路
孝子牌坊
孝子牌坊
鹽井轉輪
醫館門口的勞工。
士兵和竹轎。
竹轎。
1944年灌縣(都江堰)老照片 二王廟青城山安瀾索橋
亨利·阿加德·華萊士??2021-03-08??12
這是一組1944年的美國副總統(亨利·阿加德·華萊士)拍攝的灌縣(今都江堰)老照片。
他于1944年6月18日到訪中國,主要是受羅斯福指派來調和我國當時的國內關系。下面這組照片即為當時所拍攝,拍攝的地點主要是灌縣地區。
耕地的年輕人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而四川是抗戰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戰的大熔爐,四川人民在全國抗戰8年時間里,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全力支援中國的抗戰取得勝利。
運輸貨物的挑夫在休息
當地的民居
當地的民居
當地的民居
二王廟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廟宇。原為李冰專祠,于漢末因水患而移建于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漸蓋過李冰,使其成為二郎神祖廟。清乾隆時之《灌縣志》中稱“二郎廟”,后遂稱之曰“二王廟”。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關于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
二王廟的山門建成東西雙側門。東山門門額上題寫著“澤護兩渠”四個大字。西山門門額上題寫著“金堤重鎮”四個大字。兩幅門額十分貼切地描繪了都江堰渠首和二王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二王廟內部
魁星閣,俗稱“紅塔子”。“魁星閣”總是修建在文廟的旁邊,它在科舉時代是士子門“奪魁”的象征,很富時望。
青城山
青城山屬于道教名山,位置在都江堰的西南。青城山的前山宮觀密布,后山古雅幽深。山上的建筑主要有老君閣、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宮、山蔭亭、凝翠橋等等。
岷江上的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何公何母橋”。全長240多公尺,飛架岷江南北,橫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是藏、漢、羌族人民的聯系紐帶。
灌縣以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聞名。李冰(秦蜀郡太守)建堰初期,稱為湔堋。蜀漢時期,此地稱都安縣,稱為都安堰。直至宋代,史料記載中才首次出現了都江堰。
494年(南朝齊明帝建武元年),為紀念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原建望帝祠改建為崇德廟。李冰父子在宋后相繼封王;崇德廟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筑多建于民國時期。
1914年四川廣元 千年石窟千佛崖的昔日影像
謝閣蘭??2021-03-08??13
分享一組四川廣元千佛崖老照片,拍攝者是謝閣蘭,拍攝時間是1914年3月30日。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廣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東岸,金牛古蜀道上,歷史悠久,雕刻技藝精湛。石窟始鑿于北魏晚期,興盛于唐朝,止于清代,歷經千年,從而形成一座佛崖長388米,高45米,造像950余龕, 7000余尊的佛教石刻藝術寶庫。佛龕層疊分布,密如蜂巢,是四川規模最為宏偉的石窟群。
現在我們一起來閱覽下1914年時候的影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歷經千年沉淀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精湛的藝術、豐富的人文聞名于世 。特別是“安史之亂”后,四川石窟藝術獨步稱盛,這與千佛崖溝通南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是緊密相連的。其規模布局、雕琢水平、題材內容、洞窟形制堪與國內其它著名石窟相媲美,是劍門古蜀道上顆閃亮的明珠,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研價值。
石窟觀音與神靈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