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迎來了人生第三個本命年。在忙著思考本命年要給自己添置點什么紅色幸運物之外,我還是決定做點實際的,比如如何送給自己一份工作禮包,在工作上做出一些成績,從內到外從精神到物質上挑戰或者鼓勵一下自己。
2017年,我知道工作上暫時無處著力,生活也是按部就班。于是,給自己定了一些其他的目標,比如健身減重,比如學彈鋼琴,比如去考心理咨詢師,等等。也正是這些以前都覺得不可行的事情變成了可行,激勵著我去做更多的嘗試,去正視內心的那些愿望和初衷。
一生中重大的決定并沒有那么多,留給自己為自己做主的機會就更少了。成年后,考什么大學,去哪個公司工作,娶哪個姑娘回家,在哪個城市定居,生不生二胎,要不要跳槽,即便是這些決定命運軌跡的大事件,就一定是自己就可以說了算嗎?更多的時候,我們并不思考,只是被命運推動著往前走,好像生活除此之外也別無選擇。So?
去年,隨著公司股權的變動,外資的注入,新的合資企業成立,我們多了個選擇的機會。那就是:留在原工作崗位,繼續一段時間的安穩和舒適,或者,冒險去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嘗試新的崗位。盡管這是一個無關是非,也不會被很多人關注的問題,但我還是嘗試著去思考,更理性的做決定。順便感嘆一下,歲數越來越大的標志和悲哀之一就是——越來越靠譜。畢竟犯錯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啊。
自我分析開始了!
現狀分析:
一、優勢:大國企,大鍋飯,所謂穩定、工作輕松體面、環境舒適、名聲不錯、壓力可分散在大環境不佳的保護傘中;比較舒適、自由、習慣、熟悉,同事上級關系比較融洽,收入已對得起工作付出,還能夠更多的照顧家庭,一切看似不費力,屬于溫水青蛙;
二、危機:看似安逸舒適的企業已經危機四伏,許多人無事可做渾渾噩噩,而國企改革勢必會影響到這個企業中每個不求上進的個人,某天可能會遭遇中年失業,與很多人一起去想辦法找工作。收入與物質需求差距越來越大,上升機遇遙遙無望;業務逐步邊緣化,逐漸懈怠,習慣懶散;現有的一線銷售崗位并不是與自己職業規劃終點完全一致,興趣不夠大。以及最重要的,不滿足于現狀。
新工作分析:
一、風險:一切未知,包括公司發展前景,包括福利待遇,未來升職機會等等;一切重新開始,包括人、工作、環境、方式等等;對自己的身心能力皆具挑戰,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和照顧好家庭孩子,做好平衡;新公司,一切千頭萬緒,新的崗位,是否能有在組織內有一席之地?人到中年,是否還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跟年輕人去拼比,能否有升職加薪的機會?家人并不完全認同。
二、機遇:一次較為平穩且成本低的跳槽機會;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回歸自己的職業規劃軌道;有機會和平臺去積累、學習相關的專業技能;逼自己去學習適應新的事物和新的社會環境;新鮮的事物給自己新的動力新挑戰,激發出更多的能量和認同感,從而遇見未知的更好的自己。全新的公司里,爭取有更多的職業發展和上行空間。
其實做不做這些評價,心理都是有一個傾向的,大概大多數人都是希望在平靜的生活中遇到一些新鮮的事物,也都期盼不要錯過每一次機遇。就像人們總是期待著真愛,如果自己還有愛的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隨之而來的風險,那又怎樣?如那句家常便話:享得起多大福就得遭得了多大罪。列出所有,不過是提醒自己,這個苦你確定能吃?這個難你確定能渡?半路翻了船,你確定你也還能撲騰到對岸?
是的,假裝很理性的我,還是逃不過感性的那顆心。越質疑越堅定,越難越心癢,畢竟,真的很想活出自己的模樣,畢竟這輩子就一次。畢竟,我還沒有老到不敢去嘗試任何新鮮。畢竟,我還是熱愛這個世界和生活的,覺得真愛還是有的。畢竟,靠譜的人生也并不是我年少時唯一的期盼。畢竟,我還是要在本命年做個小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