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 張文健 ??編輯 | Wayne
導語
寶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處的新都區,是我國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完整、環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寶光寺紅墻環繞,佛塔凌空,竹樹掩映,殿宇深幽,古木蔥蘢,五殿十六院層層遞進,如此美景,我們今日得以在張文健老師的寶光寺寫生作品中細細觀賞。清幽而莊嚴的寺院在他的水墨揮舞下充滿了靈動的韻味,墨色濃淡間,五色盡出,青瓦白墻與樹木花叢相互掩映,高高的飛檐在水墨的詮釋下更顯出中國元素如窖藏老酒般醇厚的味道。
國畫·張文健
1959年出生于四川合江一個書香世家,幼承庭訓,受祖父張靜濤(吳昌碩弟子)影響熱愛中國畫,在四伯杭州張劍維(杭州老四)處深造,長期跟隨父親張昌直習畫,從事美術教育40年,作品注重傳統畫法并頗具新意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磨杵齋書畫院院長,合江政協畫院副院長,合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既然是寫生,就必須要尊重景物原本的模樣,按照一定的章法去再創作。張文健老師筆下的建筑有著嚴謹筆直的線條,錯落有序,在此基礎上把水墨的靈動感與建筑寫生相結合,使得整幅畫面結構工整、用墨干凈卻又不死板。如此筆墨真是讓人驚嘆不已。
紅墻環繞的寶光寺本身就有著莊嚴的氣質,曲徑通幽處幾片竹葉落在石板小徑上,清幽之氣似有還無,把這些氣息用水墨調和,水墨寶光寺的韻味便在畫中縈繞不散。
(說明:本文圖片由張文健提供,畫作為作者原創,未經作者許可嚴禁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