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個老同學的婚禮上,失聯近10年的熊正加了我的微信,一陣寒暄過后,我們就再也沒有聊過天,只是安安靜靜地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
有時候,我在朋友圈里看著熊正精力充沛的樣子,好生羨慕。健身打卡、英語打卡、閱讀打卡……他將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子彈隨時上膛的狀態,根本不像一個被生活虐過的職場人。
我在埋頭寫作腰酸背痛的時候,他在健身房里練著腹肌,揮汗如雨;我在批改作業捶胸頓足的時候,他在享受付費知識;我在一個人看電影自嘲的時候,他在和不同的人聚餐,春風得意。
這讓我時常懷疑人生,同一所學校畢業,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么那么大?
終于有一天,看到熊正又發了朋友圈,我忍不住問:“老同學,你那個閱讀打卡的課程怎么樣,我也想報一個提升一下自己。”他像找到了一個樹洞似的,朝著我大倒苦水:“兄弟,你就別浪費這個錢了!”我有些疑惑,明明朋友圈里的他是那么讓人羨慕!沒等我開口,他又說:“我這可是花了錢的,當然要有花了錢的樣子。”
真實的情況是,他已經畢業五年,事業普普通通,還保持單身的狀態。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成熟,做事散漫,沒有規劃,對行業缺乏框架化的思考。每到年底,他身上所有的錢加起來不到一萬,連回家買禮物給爸媽都沒膽氣。
人窮志短,世事多艱,曾經躊躇滿志的少年,原來只是想在朋友圈里換種方式生活。
2
蘇茉是我去年參加一個閱讀峰會時認識的,在她的朋友圈,總能感知到美好生活的氣息。
寫作圈有不少人發朋友圈,基本都是說哪篇文章閱讀量高、哪篇文章授權了大號轉載、哪位投資人拋來橄欖枝。而每次給他們點贊,我都是焦慮的,仿佛只有自己寫得不溫不火,遠遠落后于別人。
而蘇茉的朋友圈是一股清流,分享比較多的,是插花、烘焙、瑜伽、閱讀,我都是發自內心想點贊,看到她精致的生活,人也會放松很多。
后來,我發現蘇茉不再更新朋友圈了,問及原因,她說刷朋友圈有時讓她感到焦慮。她想讓手機回到它本來的樣子,能夠和朋友保持聯系就好。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比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更有意義。
其實,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點贊之交,不需要那么多淺層化的信息,不需要那么多沒來由的喜怒哀樂、羨慕嫉妒。說到底,所謂朋友圈,點贊的人那么多,能產生共鳴的又能有幾個?
但相比現實生活,有些人似乎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圈的狀態,在乎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
他們在朋友圈學會了假裝,呈現出優質的生活品味,展現出豐富的業余活動,甚至強大的社交圈子。翻閱書籍,不急著汲取知識,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書的封面和摘抄;品嘗美食,不想著先嘗為快,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色香味俱全的擺拍;出門游玩,沒有真正放松自己,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火車票和風景照……
3
朋友圈是窺見你社交世界的萬花筒,有人當它是分享悲喜的樹洞,有人當它是發展人脈的通道,也有人當它是自我表演的舞臺。
有的人選擇在朋友圈戒掉情緒,有的人選擇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可是一旦開始表演,真實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艱難。因為虛擬的社交網絡迫使你成為一個演員,焦慮地思考每日的劇本,暗示著自己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我們都是脆弱的,有時難以面對人生的真相,需要用謊言麻痹自己、迎合別人,從而獲得一絲希望與慰藉,這也未嘗不可,但千萬不要貪杯。
你不必在朋友圈假裝生活,一定要記得找到生活真正的重心,別只顧著討好別人,要學會善待自己。所謂的光耀之道,并不是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而是忠于自我,做自己人生的焦點。
來源:衷曲無聞(ID:zhongquwuwen)| 作者:衷曲無聞 | 主播:趙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