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高中教師的工作崗位已十二載,每年都在關注高考動態,對于考研似乎已經和我無關了,然而今年不知道什么關注了一下考研信息。
這兩天正是西方的平安夜和圣誕節,也恰恰是2018年研究生考試的日子,不知道這些考生能否“平安”。
消息稱,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238萬,比2017年增加了37萬,又創了新高,成為了歷史上最難考研年!
為什么考研人數逐年增長?我想基于以下幾點原因:1、對知識的渴求,希望能學到自己喜歡的更高精尖的知識;2、隨大流的心態,都認為考研是一種趨勢,別人考自己也考考;3、就業的壓力,現實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本科學歷已經不能符合很多就業單位的要求。而我個人認為最后一點應該是絕大部分考研者的真實原因。
我們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現在很多人并不認可,認為上大學也沒什么出路,甚至是普遍信奉“大學畢業即失業”的信條,所以在初高中階段對于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動力。高中畢業,勉強上了大學,終于不再像高中那樣,但卻發現大學后根本“無路可走”,拿著自己的本科畢業證到處碰壁,所以還得強迫自己去考研。
最近,總在為學生的學習狀態憂心,在課堂上看著一個個精神萎靡,毫無斗志,課下倒是活力四射,但談論的和學習沒有絲毫關系,想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下激勵教育,最后的結果卻是“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沒有反應的悲哀”。你給他們談理想信念,他們認為是那是虛無主義,你給他們談吃苦奮斗他們認為那是老一輩的專利,你給他們談談考研,他們更是嗤之以鼻,認為學習已經傷透了心,肯定不考研。每當此時我都為他們的目光狹隘而無奈。
回憶以前帶過的學生高中時同樣這樣的論調,可真正經過四年大學才發現高中的自己多么膚淺,后悔沒能認真學習考一個好的學校好的專業,不得不再去考研。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沒有變,只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社會需要改變命運的知識量更多了。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我們現在的高中生如何才能從內心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憂心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