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文/葛葛西的世界
在生活里,我常常遇見這樣的人。他們努力表現優秀,他們的行為謹小慎微,他們努力博取他人的歡顏,但是他們常常活得苦不堪言。若讓我總結陳詞地說:“這樣的人,終究過不好這一生。”
01? ? ? 我是他人眼中的“怪胎”
我在日本的時候,認識一個勤儉顧家的公司職員。他常常每天第一個到公司上班,做著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在他人眼中的他,擁有性格的兩面。敬業勤懇的另一面,是深度的心理自卑表現出來的格格不入。我常常看他躡手躡腳地進入職場,卑微地對每個人打招呼,甚至連上個廁所都要對我們這種在日本被列為外國人的留學生稟報。
那種行為本身呈現出來的小心翼翼反射到群里里,是“異人”。我曾與他聊過天,我對他說:“丹羽先生,您真努力啊。” 他苦澀無味地搖搖頭說“不,不,不,那里,我也是混口飯吃。我家就我一個人供養家庭,我還是高中學歷,其他職員都是大學。” 那一刻,我秒懂了他卑微的根源,那是努力令自己活得優秀卻還是在人們的眼光里失去自己的典型例子。我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為了表現出自己敬業誠懇的一面,他很多時候都是隱忍。
縱觀我們很多內向的群體里,其實也存在著這樣自卑內向的人群。他們總害怕被群體定義為怪胎,于是開始用群體的基本準則要求自己。“我要合群,我要令他人開心,我要從眾”,在這一心理的暗示下,他們的行為本身其實違背了自己意愿,活得壓抑,甚至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02? 被束縛的“他人說”
我常常聽到一些年輕人的言論。“我媽催我結婚”“我媽問我有沒有男朋友”,這種被所謂“他人說”表現的焦慮感就是,我要盡快擺脫單身,但你真的快樂嗎?
我有個學弟,某天跑到我的辦公室跟我說:“我媽催我結婚,真的焦頭爛額,我今年得把這事搞定了。”我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是為他的女朋友哭還是笑,因為我知道他剛談了個三個月的女朋友。當我問他,“你哪一年的?”他難為情了一下,“86年的。” 我看著他的表情,那表情似乎在告訴我,32歲還沒結婚的他,像犯了滔天大罪。
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擺脫”他人說“真的幸福嗎?用眾人標準為自己草率地找女朋友,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嗎?會幸福一生嗎?找錯一個對象,生活將會雞飛狗跳,怎么過好這長長的一生?
當我們活在他人的言論里,行為本身已經失去了本我的意義。
03? 敏感自尊的卑微心
其實,喜歡活在別人世界里的人,大多都有一顆敏感自尊的心。
”她一定在說我” ”她一定覺得我很笨”,其實也許別人真的沒有這么說,但是我們總喜歡我以為的我以為。其實你以為的你以為從來都不是你以為的你以為。
其實,他人眼中的我們,并沒有那么重要。就像,我們很多人喜歡每天在朋友圈里矯情地發說說,“什么我今天很累”“我今天被老板表揚了”,其實吧,每個人都在埋頭刷朋友圈,每個人的微信好友都是一個大雜燴,每天輩出的朋友圈就像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我們隨便喵喵就過去了。
你以為那些點贊你的人真的關心你?不,他們只是習慣了點贊,表示“朕已閱”,或者,出于交際的目的想拉近關系,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在乎你的心情,你每天發的朋友圈。
所以啊,除了特別在意我們的家人和為數不多的真心朋友以及深愛我們的人,有幾個有時間在意你。我們總喜歡活在別人的目光里,那是因為我們太看重他人眼中的自己,總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備受關注,其實吧,真沒有人關注你。
之所以活在他人的目光里,還因為我們有一種心理暗示,“我不如別人,所以要表現好點“。這種灰暗的心理暗示,其實只會讓我們更加束手束腳,適得其反。
所以,要我說,活在別人世界里的人,終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你總是在想,別人怎么想。于是,你的行為本身已經不是你自己,你會痛苦萬分或者壓抑憂慮。
所以,我們要做真實的自己。如果你痛了,你就說你痛了,何必因為在乎別人而把疼痛埋藏起來,因為最后你還是很痛。我們需要情緒的釋放空間,而不是將負面情緒壓制爆發。愿我們,真實地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開步子向前走。只要你勇于向前,你一定可以看到前方未盡的可能。
行動起來,告別他人眼光下的束手束腳。
人生那么短,我們要做快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