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安時光
在這個不算繁華的三線城市里,三趟街的街角轉彎處有家小店,店面不大,三四十平米,四五張兩人的桌子,裝修溫馨、簡單、自然。
它是個只經營蔥油拌面的小店。著名主持人汪涵曾說過:“翻炒是情感的升溫,糖醋是情感的蜜意,做一碗面條,何嘗不是一種柔情。”我愿為你親自用心做一碗面條,用這份柔情溫暖你的胃,滋潤你的心。
在這個小店里,我會靜靜地注視著每一位客人,從他們的動作,他們的神情,他們的口味去揣摩他們那時那刻的心境。當然,我只是任憑想象的因子在腦海里碰撞。
他是個高高大大的男孩,眉眼間有尊上大人的影子。他深情的注視著面條,目光專注,然后慢慢的入口,細細的咀嚼。在他眼里,那碗面條仿佛是他的戀人,值得被這般溫柔對待。我想,他也許是個唯美食不可辜負的孩子。
挽著手進來的他和她是一對情侶。入座時女孩笑意滿滿,男孩來點餐,都要辣。面上來時,女孩開始生氣,原來男孩記錯了女孩的喜好,只見女孩嘴一撅,筷子一放,滿面委屈:“你是不是不愛我了?”說著就要哭,男孩著急的摸了摸女孩的頭:“乖啦乖啦,老公錯了。”女孩這才笑又掛臉上,甜甜地說:“老公最好了。那你吃吧,我看著,這碗面打包回去留著晚上吃,其實我想吃面包了,軟軟的,甜甜的。”看著他們,聽著他們的對話,總感覺哪里怪怪的,難道這就是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嗎,還是寵你的人忍受你一切的小脾氣。
一位女孩子一邊吃面一邊淚灑碗里,或許是有什么傷心事吧,屋子里面只有她啜泣的聲音,結賬時,她對我說:“姑娘,你的面,有我媽媽的味道。我從來沒見過爸爸,當年上學時太叛逆,經常和媽媽吵架,怪媽媽什么都管著我,笑不露齒,小步走,不許大口吃飯,讓我學琴,讓我學跳舞,因為她,從小我便在同學嘲笑我是個沒爸爸的野孩子聲音中度過。長大后我交了男朋友,媽媽嫌他窮,強硬的讓我分手,我離家出走了。換了聯系方式,她找不到我,我也不聯系她。可今天你的面,讓我想起了媽媽的好,媽媽的無奈與對我深深的愛。”她自顧自的說完。此后,她經常來吃面,我便靜靜傾聽她小時候與媽媽的故事。那天,她挽著一位笑容滿面但明顯蒼老的女人進來,我明白了一切。
下雨了,聽著雨敲打玻璃的聲音,心很寧靜。
有個年輕的姑娘進來了,面吃到一半時,接到了一個電話,震驚的口里口外都是面,然后,淚水霎時掉落。我輕輕地走過去,輕輕地遞了張紙巾。
她開始講述她的故事。她說與她相處兩年的男朋友要和她暫時分開,他要北上賺錢,然后風風光光地娶她。
他說,他不想像現在這樣兩人擠在十平米的陰暗小屋,月工資不足2000。她不敢買化妝品,不敢買時興的衣服,不敢吃一頓好飯。唯一一次來吃面他以為記錯了她的口味,其實不是的,她只是想讓他多吃一份,蔥油拌面一直是他的最愛。其實,他不知道她也愛蔥油拌面,因為每碗蔥油拌面都有媽媽的愛。
他說,她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為了他,斷絕了與母親的聯系,為了他,放棄了出國領舞的機會,他一定要讓她過上好日子。
她說,可她很快樂呀,自從那次看他吃面,她就對她一見鐘情。只要有他的陪伴,哪哪都是幸福。
我也有了這樣一個小店,只做蔥油拌面。
我也有這樣一個小店,與媽媽和好如初。
我也有了這樣一個小店,只做蔥油拌面。距離兩年還有100天。
只希望,再遇見,如初見,但你眼里專注的不是面。
END
簡書第10篇文章。
靈感來自中午在外小店吃的一碗蔥油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