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該死的周三,現在時刻晚上19點30分21秒,黃老邪正坐在對面以一種高深莫測的目光注視著我,我只能低頭敲一敲鍵盤尷尬的回應。對,他在催稿,我在和我的拖延癥火拼。
咪蒙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為什么說丟三落四的姑娘最好命》,其實,我也想說拖延是一種美德,請珍惜你身邊有嚴重拖延癥的姑娘,比如我。
嚴肅的說,我有認真研究過Procrastination這個問題,事實證明,我連這么長的英文單詞都敲下來了,絕壁不是懶啊,只能說每一個拖延癥患者心里都住了一個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完美主義者。
就像早上和黃老邪一起吃早餐,那樣純粹的一個吃貨,因為連續喝了幾天的胡辣湯上火而不得不喝粥,看著他那張生無可戀的大臉,我說,要不然你喝兩摻兒?遭到他的斷然拒絕,并義正言辭的告訴我作為一個有節操、有格調的吃貨,不將就是最起碼的道德標準。隨后痛心疾首的將我教育一番。
我的的確確確確實實實實在在深以受教,只是我特么也想吼一嗓子:別特么逼逼叨了,拖延也是一種美德,我特么也有一顆不將就的心!當然,如果我按時交稿了,質量概不負責。對,就是這么任性。
撇開我一顆想吐槽的心,拖延的確有時候拯救了你的人生。比如市民小王最近因為經濟蕭條,工作不順,兩個月前的工資還沒發,上上年的年終獎還在老板那里,女盆友還劈腿跟初戀好上了,各種糟心事放在一起就多米諾骨牌效應患上了傳說中的抑郁癥。各種死亡方法逐一比較,耗時半年之后終于不治而愈,對,拖延癥救了他。當然,我更佩服的是他的老板,拖延癥玩的這么順手,也是沒誰了。
人們常說沖動是魔鬼,那么拖延大概就是拯救沖動的天使了。一段感情的建立也許是經過了幾十幾百個日夜的反復思量,什么輾轉反側,寤寐思服都體驗過才下定決心走在一起,如果僅僅因為一個眼神的不到位就要拉黑微信、QQ,取關微博,那手機該有多不開心啊,你們考慮過它的感受嗎?如果這個時候拖延癥伸手拉你一把,讓你稍稍放慢腳步,冷卻一下事態,說不定就收獲了一段良緣呢。許多后來想想很白癡的決定,還好當初沒有實施 。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調查了遍及全球的2.4萬多人,他說其中95%的受訪者承認至少偶爾會犯拖延癥的毛病。其中有約25%的人有慢性拖延癥,這個比例比20年代70年代時高了4倍。就連他自己寫一篇關于拖延癥的學術論文也花了10年才寫成。但是并不影響他對于其他事項的研究,甚至成為“能者多勞”的高效率人才。
斯坦福大學的哲學家約翰·佩利也在出版的有關的著作中說他比較偏愛“有條理的拖延癥”這個術語,需要聲明的是這本宏篇巨著(共92頁,開本還很?。?,他確實是把它寫完了——在他首次指出該理念僅僅17年以后。他說:“我之所以在完成工作時擁有驚人的能量與效率,秘訣說來很簡單。它的心理學原理是這樣的:任何人都能完成若干數量的工作,只要這工作不需要在眼下立刻動手去做。“
可見,拖延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幫助我們區分事情的重要性——拖延很久還是要做的,就是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拖延一下就放棄了的事情,本身的意義就不大。
古人說,“事緩則圓”。事情拖延一段時間,會有助于達成良好的結果。
在這個什么事情都恨不得秒速搞定的時代,拖拖延癥的福,我們其實不用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那么忙,防止大腦過度運轉造成灼傷,拯救自己,拖延功不可沒。
有人說的好,也許拖延癥是一種身體本能的反抗機制,防止我們像顆彗星一樣趕著去死。
感謝身體賜予我們的這項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