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經常說孩子在某方面成績不像別人突出,但殊不知這是在錯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鼓勵,這會讓孩子產生無窮的前進力量。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同桌李,當時是典型的搗蛋鬼,上課時每次都舉手,老師叫他回答他又不會。老師問:“那你舉什么手呀?”他說:“我就想表現積極,但是我就是不會。”“下次記住了,不會的舉右手,會的舉左手。”李把這句話記住了,后來老師挑他舉左手的時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確,孩子舉左手的次數越來越多……
有位有名的口吃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他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代名詞,他小時候因為口吃很苦惱,就問媽媽,媽媽告訴他:因為你的大腦比一般人的聰明,你的嘴巴當然就跟不上大腦的運轉速度,所以,才會口吃。從此他就對自己有了信心。最終成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由此可見孩子需要表揚與鼓勵!這是孩子成功的動力。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會有自信。
孩子在成長的每一步上,家長都要讓他感覺到安全。例如一個1歲的孩子學走路,讓他在平坦的地方學步,孩子就是跌跤,也不會感到十分疼痛,在家長的鼓勵下,他會站起來接著走;而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學步跌了跤,縱使家長不斷鼓勵,他也會因過于痛苦而不再有信心嘗試。同樣,一個4_5歲的孩子第一次到公園蕩秋千,家長關心他,扶他坐上秋千后,用手輕輕地推,并邊推邊唱“蕩秋千,真好玩,小小心心蕩秋千”,孩子很容易就會建立蕩秋千的自信心。相反,孩子剛坐上秋千板,家長就一味用力去推,孩子一定會感到害怕,以后很可能再也不想玩秋千了。所以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是不能建立自信心的。
其次,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有成功的表現或得到肯定的評價,就容易建立自信心。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給爸爸畫了一幅畫像,拿給媽媽看,媽媽若稱贊他“這個爸爸畫得真好”,對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起了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媽媽說“你畫的爸爸一點都不像”,這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使孩子從此失去繪畫的樂趣和信心。孩子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只要相對前一段時間有進步,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立即給予肯定,讓孩子從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還有就是給孩子提供愉悅的學習氛圍。當家長引導孩子學習時,要面帶親切的笑容、使用建設性的語言,盡量使用“你一定可以”、“我們慢慢試著做”等溫柔的話語。當孩子“成功”時,家長應給他們適當的獎勵,可以送給他們小小的獎品。以此使孩子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