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3日中午,我準備生火做飯(我婆婆家用柴火煮飯),我7歲的兒子主動請纓:“媽媽,今天我來生火。”我說:“你會嗎?還是我來吧。”他自信滿滿地說:“我會,爸爸昨天剛剛教過我的,我會。”
于是我就讓他試試,過了不久他還是沒有動靜,我就試探地問道:“需要我的幫忙嗎?”他依然信心百倍:“我發誓,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忙,我一定要把火生起來!”我馬上訂正他:“孩子,別把話說得這么絕,再說生火這只是一件小事,何必發誓呢。”他沒有搭腔,依舊埋頭生火。
過了很久,他還是不行,我就給了他一個臺階:“孩子,如果等媽媽把所有的菜都準備好以后,你還是沒能把火生起來,就讓媽媽來好嗎?”這下他答應了。
于是我們就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涉。
可是,等我把一切都準備停當后,他還是沒有成功,我就說讓我來。這時他的小臉兒由于剛才的忙活漲得通紅,再加上委屈,臉蛋更是通紅通紅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看著他那委屈樣兒,我就心疼地說:“孩子生火的事就到此結束。今天媽媽就教你炒菜吧。”一聽到這些,他馬上笑道:“好啊,好啊,我早就想學炒菜了!”
這樣我就開始教我7歲多的兒子炒菜。
因為灶臺高,他夠不著,只好一個人拼命地往前傾,然后吃力地掄著大鍋鏟在煎蛋,那樣子像極了《神廚小福貴》里的那個小福貴,就差爬到灶臺上了!
但他依然很認真,也很吃力地用雙手緊緊地攥著鍋鏟在煎蛋、炒韭黃。一會兒他就炒好了,你還真別說,那蛋煎得還很不錯呢,又黃又蓬松,連我都忍不住咽口水。
而他比我還激動,等韭黃炒蛋一裝到盤子里,馬上就拿來一個凳子,三下五除二地爬上凳子去拿筷子,一邊拿一邊說:“我來嘗嘗我自己炒的菜,看好不好吃。”一拿到筷子,馬上跑過來夾起一大塊蛋塞進嘴里,一邊鼓著腮幫吃一邊含糊不清地說:“好吃,真好吃!”那樣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炒好菜后,我又教他煮個湯。這時他的翻炒動作就不像剛才那么笨拙、難看了。
等到快煮好時,我連調料也讓他自己放,他不解地問道:“媽媽,菜是多放味精好吃好是多放鹽好吃啊?”
我告訴他:“其實鹽和味精哪個都不能多下,多了就會對身體健康不利。”他就似懂非懂地說:“哦,我知道了。”其實我知道他一點也不懂。
于是他就一邊放調料一邊問:“媽媽,夠了嗎,夠了嗎?”
一菜一湯,他終于煮好了,看著他那興奮的樣子,我就趁熱打鐵:“孩子,你真不錯,媽媽十多歲還不會煮飯呢,你才7歲就會煮飯了,你太了不起了!”
于是整個中午他都情緒高漲,中飯也吃得特別快,一次次地問我們:“我煮的菜好吃嗎?”然后眼巴巴地盯著你,你想說不好吃都不行。正因為這樣,本來量就不多的韭黃炒蛋,但是大家都不忍心把它吃完!
如此看來,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真的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情,因為這樣不僅高興了孩子,我們也因此獲得了一份好心情。
你可別說,我們7歲的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還真不少呢:5歲多一點,他就會用電飯鍋煮粥給我們吃;5周半左右就自己洗澡;6歲開始就幫我洗碗、掃地……
也許是因為我自己懶的緣故吧,所以我兒子很多事情必須要自己做,這真是應了“懶人有懶福”這句老話了。
因為我覺得孩子在一天天地長大,如果你凡事都包辦了,他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你應該為他做的,他不僅不會感謝你,偶爾需要他幫你做點事情的時候,他會認為那你是在使喚他,你多事!
相反,如果他平常就已經做慣了那些事,那么他就會很自覺地去做,根本不需要你的提醒。就像今天,我一直很忙,我把飯煮好后,吃完了,他就很主動提出來:“媽媽,你去忙吧,我來洗碗,反正我也沒事干。”
這不,他今天就洗了三頓碗,真的讓我很欣慰.畢竟,我的兒子長大了,他懂得替媽媽分擔了。
兒子,媽媽為你驕傲,為你自豪,畢竟你才7歲啊,你就已經這么懂事了,媽媽真的很高興,你真的是一個讓人省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