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芋灣
周末同學結婚,來參加婚禮的同學聚在一桌,席間有同學問起M:“畢業(yè)后,就屬你走得最快……”話沒說完,另一個人搶先了:“買房、結婚、生孩子、買車……”另一個又補充了:“不僅快,而且還很穩(wěn)!”
M笑了笑:“這個嘛,人長得急,步伐肯定要快些了。”
“有什么快步走的訣竅?”坐我旁邊的那個永遠大大咧咧的L問。
“訣竅?用心走,專心走,越走就會越快。”M如是說,堅定的樣子。
誰知道他具體經歷了什么,又是怎樣經歷的。
01
我們只知道,上大學時他還是個靠助學金靠做各種兼職艱難度日的人。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快畢業(yè)時,大家都焦頭爛額忙著各地找工作,他卻拿自己攢下的錢淡定地去學習什么軟件。
而五年之后,最不起眼的人,最讓人欽佩矚目。
他買房時在朋友圈曬房,我們就大吃一驚了,雖然后來也知道他只是付首付,可早已讓大家目瞪口呆了,畢竟我們當中的一大波要么還在不斷地找工作中,要么已獲得安穩(wěn)的工作,還得靠老兩口七攢八湊付個首付。
后來他接連結婚曬娃買車,我們就驚都不驚了,不說佩服,但至少別人用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東西敢曬。
準確地說,他曬的不是東西,而是他的努力。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想,機會肯定是留給那個有準備而又很努力的人。
02
表哥,也是這樣一個努力的人。
那天瀏覽消息,“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表哥發(fā)來了一張自拍照。熟悉的臉上流露出匆忙的神情,額頭前的頭發(fā)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身上罩著橙黃色的帶帽的雨衣,帽檐下能看見的耷出來的頭發(fā)浸濕了,有點姿意凌亂。他身后是一片漆黑,唯有一盞高高佇立的路燈亮著。他好像踩著自行車,只能看到一截。
我看到圖片下面發(fā)了幾個文字:下班了,我正在送外賣!
我仔細地瞧著這張照片,默默地瞧了很久:這是我認識的那個表哥么?他不是早已經在蘇州做經理了,還需要給別人做外賣么?還是下班以后?
聽媽說他結婚花了十多萬,又買了一百四十多平的房子……每次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笑容可掬,問問近況,偶爾也打電話作為長輩關心晚輩的意思。上初中時聽說我很努力讀書,春節(jié)回家,在集市上看見我媽,就偷偷塞錢給媽,說是要我加油。
N年前他技校畢業(yè),實習時去了蘇州,后來老板看中,一直就在蘇州工作,二舅每次說到兒子,不管是孝順還是榮耀總是難掩喜悅之情。
好久不見,他似乎變丑了。但似乎又更帥了。
原來原來,光鮮的背后,不知道別人悄悄付出了多少汗水。當我們欽羨他人有所作為時,卻不曾真的體會他人的不易,我為自己說過的懷疑“他是父母給的吧!”而羞愧。
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的。努力的人更應該受到尊敬和愛戴,特別是身邊的朋友或長輩。
03
大家都還沒散,我湊近問M:“你是不是在沒畢業(yè)前就已經計劃好了以后要做什么?”
要么是,要么不是,M的回答讓我有點意外:“其實,我沒什么太遠的計劃,也只是做好眼前事。”M告訴我,沒畢業(yè)之前,每天焦慮的是一日三餐,和每年寒冷的冬季如何度過,那時逃課去做兼職。后來做兼職時遇到一些朋友,接觸到一些工作上的內容,后來對自己有了更高地要求。實習時由于表現不錯,所以被推薦上崗,又有了新的機會,只是每一步都很用心在走,似乎每一段路的盡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這讓我想起俞敏洪的演講,他說當初努力背單詞,并沒想過以后會帶補習班用得上,后來帶了補習班,并沒有想過會開辦新東方。努力做好眼前事,是開拓新天地的基礎。
04
之前網絡上流行這么一句話“今天你不努力工作,明天你就會努力找工作。”好押韻,好戲謔,好真理。相信第一個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一個飽嘗生活之苦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說出富含生活智慧的話,或者做一些讓我們感覺很智慧的事。
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女人被丈夫拋棄,只身帶著兩個小孩,還是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為了養(yǎng)活自己和孩子,后來實在沒辦法,從她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幫鄰居手洗衣服。她不僅洗得干凈,費用低,還疊得很整齊,關鍵是很準時。鄰居“一傳十,十傳百”,慢慢找她洗衣服的人就多了,后來實在洗不來那么多,她就買了洗衣機,一臺不夠,買了二臺三臺四臺五臺,找她洗衣服的人還是供不應求,于是她開了一家洗衣店,再后來,她開了多家連鎖。
未來永遠充滿想象,特別是面對困境不輕言放棄、并踏實努力的人,會走得很快也很穩(wěn)。
這讓我想起一種東西,那就是圓規(guī)。那些走得快又很穩(wěn)的人,特像圓規(guī)。只要找準一個基點,不管白紙黑紙,不管平坦凹凸,他們都盡可能地蹬腿向四周畫圓,圈出自己的勢力范圍。等到他可以再次挪開腳步,重新開始時,他的范圍又增大了。
那些走得又快又穩(wěn)的人,活成了圓規(guī),找準基點,不斷向四周畫圓,擴大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