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人不喜歡排隊。銀行、醫院、食堂、游樂場等地,插隊者前赴后繼,層出不窮。試問他們為何不愿意排隊?無非是個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愿意等待,希望盡快享受到服務。某些道德水平不高者,內心不易受到道德感的約束,再加上插隊也基本不會受到指責,“違法”的成本很低,因此就屢試不爽。
但凡受過一定教育者,或者家教良好者,內心至少會有一點“溫良恭儉讓”的縮影。雖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個烏托邦式的理想,但請不要因個人行為,而給他人(同事)、集體、公司、社會、國家添麻煩,這其實是一條最基本的底線。喜歡插隊者,個性一般都較為“彪悍”,從不會考慮太多;被插隊者,一般都比較溫順,當然也有極個別會勇于指責、抗爭。
以食堂為例,如果插隊者能夠順利地享受到服務,老老實實排隊的人反被白白浪費時間,只能吃到冷飯涼菜,久而久之,會變成大家都不排隊,就失去了應有的秩序。全部聚在窗口,會反而降低效率,破壞公司同事之間的良好氛圍。
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臨時增設窗口(增加資源),可以劃出排隊路線(設施限制),窗口可以拒絕為插隊者服務(制度規范)等等。
中國臺灣地區有個地方的公交車站,每次都沒有人排隊,擠得昏天黑地(其他地方秩序井然)。幾個大學生就去調研,發現車少人多,不擠不行。回來后,開出了藥方--增加班次!
很多年前,我在上海市中心廣場乘車時,發現在設施方面有鐵欄桿,必須排隊才能上車。而且為了防止人為跨欄桿、插隊,還設有工作人員進行規勸。因此,該處根本沒有一窩蜂擠公交的現象(無該設施、管理員的地方照舊)。
從小動物方面稍微比較分析一下。農村的人晚上到田里抓螃蟹,竹簍都不用加蓋子。因為螃蟹都會你爭我搶,每當一只螃蟹快要爬出去時,其他螃蟹就會蜂擁而至,把領頭蟹給拉下去。但螞蟻不同,螞蟻覓食,從來就不是黑壓壓一大群,而是排成縱隊,井然有序地前往。因為螞蟻分工細致,組織嚴密,一群野螞蟻的強大攻擊力,連猛獸也要退避三舍。
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前,因救生船不夠,船長下令“婦女、兒童優先上船”。但如果船長空喊口號,完全靠大家自覺,如此非常時期會很難貫徹到底。因此,船長將手槍給了大副,違反命令者(插隊者),射之!如此,才維持好了秩序。
有位科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一個空杯子,杯子里有三塊小磁鐵,每塊磁鐵上綁著一根線,每組三個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線。規則是:科學家往杯子里倒水,水倒滿之前,所有磁鐵必須從杯口出來,且杯子不倒。但是,很遺憾,基本上都失敗了。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想盡快出來,同時向各方向發力,杯子次次都會倒掉。只有一組成功了,有個小朋友自告奮勇地下達指令:“你是1,他是2,我是3,按照1、2、3的次序出去。”結果,圓滿地完成了實驗。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六尺巷”的故事,也是雙方最終禮貌互讓,傳為千古美談。但社會上,因不排隊、不禮讓而引發的糾紛現象,我也曾目睹多次。對幼兒園的孩子,我們教育他們“排排坐,吃果果”,但如果大人們都是“插插隊,無所謂”的心態和行為,如何做孩子們的表率?如何讓孩子們信服?將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有禮貌、有風度的文明人,還是希望孩子做一個人群中的“穿梭者”?只有從自我做起,遵守秩序,以“利他”精神,尊重同事,尊重他人,才能更好地加強團結,提高效率,維護公司、社會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