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焦慮的父母們

如今網絡普及,各種各樣的APP層出不窮,公眾號更是泛濫。人們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著碎片化的文章。思想也不斷被各種大咖左右著。而這些大咖仿佛都學過心理學,學過傳銷術,把知識淺薄,意志力薄弱的人一點點帶入自己的圈套,然后如圈地一般坐收紅利。

心理學真是一個好東西,懂得運用的人利用絕大多數人向往成功的心理,用自己計劃好的步驟一步步地把追隨者帶入圈套。讓他的思想控制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迷失本來的方向,漸漸都變成大忽悠。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某教、某功、某利、某險。這些都無不盡心理學之能事,主宰著一大批人的靈魂。

隨著網絡的普及,每一個人都有了可以發聲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自認為正確的理論、方法發表言論。而很多言論卻偏偏看起來像是正確的,像是應了某些人的心理。于是被轉載,被學習,被奉為上經。

其實這些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真正明智的人畢竟不多,大多數人都是盲從,都是被影響的人。否則社會也不會發展成今天這樣。而且這些影響別人的人也催生了經濟的發展。

只是現在育兒知識的泛濫,嚴重的影響未來社會的發展。無論什么人都愿意分享,不論對錯,(也許自認為是對的)。

記得看一本育兒雜志,上面有一位專欄作家,帶著自己兩三歲的孩子長期旅行。育兒雜志自然文章都與育兒有關。這位女作家的文章基本都是自己孩子生活中,經歷中所發生的事,以及感想。當時我看到不禁會想:這雜志為什么會請一位孩子如此小的媽媽做專欄作家?難道僅僅是因為她的文筆好嗎?她的孩子還很小,還看不出她教育上的成功、失敗。這樣長期的讓她為雜志寫專欄,難免會給想學習育兒知識的寶媽們造成錯誤的引導。

這兩年聽說一個名詞叫“正面管教”。詳細了解才知道這又是從西方引進的育兒理念。也關注了兩位“正面管教”的講師的微信。進而更詳細的了解到,其實所謂的講師只不過是花了錢,去學習它的理論,然后讓講師應用到自己孩子的日常管教中去。

我不否認這種理論方法對一些焦慮的父母會起到一些作用。但這套理論方法絕不會成為培養優秀孩子的好方法。好的教育怎么可能是固定的一種方法可以實現的呢。這就好像是一副藥包治百病一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謂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父母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有效都是好方法。也許有時會嚴厲,有時會大喊大叫,但只要你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真切切的愛,只要拿捏得有分寸,相信孩子是不會怪你有時的簡單粗暴的。相反很多時候孩子會感謝你那么嚴厲的去糾正他的錯誤行為,讓他變得更優秀。

“孟母三遷、斷機杼”的故事耳熟能詳。但當看到電視里演的話劇《孟母教子》的故事后,才真切的感受到孟母的教育智慧。孟母并不是所謂的教育專家,也不是什么明星大咖,甚至也寫不出漂亮的文章,但她卻用她的智慧教出了一位偉大的圣人。

俞敏洪的母親目不識丁,但她卻也擁有很高的智慧。她用她樸實、善良的性格,勤勞的雙手,造就了俞敏洪更大的智慧和崇高的品德。

正是因為很多人不夠智慧,不懂得沉下心來思考,才會焦慮地到處尋找教育錦囊,然后被一個個錦囊綁架,被一些即得利益集團綁架,然后更加焦慮。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去,最后得到的未必是你想要的孩子。

適當的放慢我們的腳步,停下來思考,多看些不帶功利的書,多做些不帶功利的事,相信你不會像現在這樣焦慮,你的家人,你的孩子會更好的成長。

平凡人的三個月、半年、一年停止前進,不會影響世界的任何改變。但也許你會因此而有很大的改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