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韓國隊的時間不多了”。
這句多年的調侃和反諷終于成為事實——中國隊,中國男足,真的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中戰勝韓國隊,男足。當時間流逝的時候,球迷們依舊緊張,然而并非從前的煎熬,那是一種希望帶來的快意,就差一聲終場哨響就其化為現實。沒有到最后一秒也結束,那顆即將熱血沸騰的心始終未能淡定,時間的力量很少在我們身上有過如此深刻的呈現。
上一次,以中國男足帶來的激動,正是客場挑戰韓國,當時在落后三球的情況下奮起直追,連進兩個,差點實現打平的愿望,可是功虧一簣。可惜,從那以后,中國男足完全失去戰斗力,甚至還給處在戰火紛飛國內動蕩的敘利亞“送溫暖”,一場未勝,出局幾乎是絕對事件。然后,“中國男足”四個字,再次成為全國的笑柄。如果不是里皮上任,中國男足就沒有什么可讀的新聞了。
戰勝韓國自然無法讓中國男足立即提升太多的晉級概率,但球迷們總算能夠換個話題來談論這支千瘡百孔的國家隊。或許,中國男足是許多球隊所支持的最弱主隊,觀看比賽的心情最憋屈,已經無法用那句流行話“年紀輕輕,看什么中國足球”來形容了。長期以來的中國男足,在球場上簡直就是導演在自己身上的災難,可能所有球隊的反面效應都會出現。在看豪門俱樂部或者國家強隊的時候,即便落后或者被屠殺,球迷仍然會滿懷期待,看著隊內球星站出來反敗為勝。可是應對中國男足,我們除了負面情緒,根本沒有其他精神輸出。
只有勝利,才能從掩蓋到解決問題,中國男足哪怕多幾場關鍵比賽的勝利,成功硬懟幾個歷史老對手,都會吸粉無數。看中國男足,并非基于對巨星和豪門的趨向,而是本著國家的吸引力欣賞更純粹的足球。這場的中國男足,在里皮和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多少有些“脫胎換骨”,再加上解說員全場持續性的墑情,足夠給我們帶來哪怕短暫的感動。“中國”和“足球”是兩個富有內涵的字眼,彼此結合起來應該帶來更具美感的享受,但長期以來并未發生。
還有一句話,“國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國足如初戀”。在國家隊層面,沒有贏球蜜,可能真有辦法做到不離不棄地跟隨他們屢戰屢敗。球員們都是中國人,說到底還是代入感,更何況我們向來在總體上是個喜歡以同胞為自豪資本的民族。所以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姚明當選NBA狀元,女排贏得奧運會冠軍,等等,都會讓舉國振奮。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我們其實非常愿意付出精力去追逐,世界杯、西甲、歐冠和英超們,都積累著無數堅持熬夜的球迷,倘若國家隊厲害,自然不乏擁躉。
中國足球一直都是舉步維艱,世界排名也經常在七八十的位置還要再靠后。雖然中超在近年來如火如荼,外援也越來越大牌,廣州恒大還奪得過亞冠冠軍,但是國家隊卻是相反的狀態。這其實也和環境有關,在我們的土地上,踢足球的孩子太少,可以踢足球的場地也被商業建筑物替代,關于足球和命運的聯系更是無法形成。那些靠踢球改變命運的事跡大多發生在國外,當別人家的孩子被選進國家隊的時候,我們的小梅西也許正在寫作業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的出現不是一時造成,改變同樣如此。戰勝韓國的勝利雖然來得太晚,但還來得及,中國足球是個可以收拾的爛攤子。希望中國男足能夠擁有循序漸進的未來,至少先可以把2030年的世界杯主辦權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