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大二開始一直斷斷續續地跑步,但始終沒系統地安排哪天跑,跑多少,心血來潮跑十幾個圈,大腿酸疼又歇十天半個月。
直到大三,覺得運動必不可少,每天看書學習之余得找點消遣,就開始了跑步之旅。每晚在圖書館呆到八點半,回宿舍換雙鞋,換個運動bra,塞個耳機,跑到操場,壓壓腿拉伸一下就開始,跑十個圈左右,拉伸一下就結束。
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我翻閱了幾本關于跑步的書籍,里面有說明跑步的種種好處,比如增強記憶力,增強活力,讓氣色更好等。還有跑步姿勢、跑步鞋和腳的匹配、練習方法和拉伸運動等等。雖說看起來跑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需要一雙比較舒服的鞋和一條能跑的路,但是多了解一些知識,尤其是對腳受過傷的,更需要注意不是嗎?
2
跑步本身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跑的過程中,會氣喘吁吁,喝點風會胃疼,汗流浹背,甚至嘔吐。跑完后,腿會發軟,抽筋,大腦脹痛,喉嚨冒煙。在不同的階段,能體會到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不適,然而,在跑步過程中,也不乏輕松的時刻,那就是腦子好似在搜索又好似在放空,有時還能想明白一件事,頓時生出鼓舞的力量會讓你加快腳底的步伐。
村上春樹在他的《當我談論跑步時我在談論什么》里寫道“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這樣的空白中,也有片時片刻的思緒潛入。這是理所當然的,人的心靈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
我跑步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跑步的時候好像什么也想不起來,或想著想著就忘了在想什么。跑步是一個專注的過程,不僅關注身體狀態,也感受控制著自己的節奏,蜿蜿蜒蜒超過前面的人,漸漸思緒飄飛。
這次比較長時間的堅持跑步,讓我瘦了10斤左右。相比這個,我更喜歡跑步帶給我的樂趣,有時是一位很漂亮的金發美女,有時是操場來了一個拍攝劇組在拍健身操,有時是一位帶著小音響放著京劇的健身老爺爺。
3
看過一篇心理學分析跑步喚起痛苦記憶的文章,文章大意是我們在跑步時,每天沿著同樣的路線,熟悉的場景奔跑時,思維漫游且并未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定任務上時,不自覺引發對過去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往往是創傷性記憶。
“跑步迫使我們整理這些創傷性情緒,而不是將它緊緊埋在心底。”但是,跑步不僅有讓人回憶過去的功能,也能幫助人更好的面對。正如腳底生風,重拾生命的勇氣。
在學校操場跑步的人很多,我也有過看書看得心煩氣躁,摔書而去,奔跑在紅色跑道的經歷。那陣子,北京沒有霧霾,天朗氣清,跑完步就覺得渾身舒暢,緊繃的神經在松軟。
黑夜里奔跑的時候,風像一位暴君,吞噬著耳朵、臉龐、甚至鼻尖的溫度。額頭很痛,像被千百條皺紋拉扯著往四個角逃離。停下來后,風是那么溫柔。唯二的光亮,就是女生宿舍十號樓整齊的一孔孔白熾燈,還有清華同方閃耀的廣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