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把我死黨超哥的朋友圈屏蔽了。我之所以屏蔽他,不是因為代購、刷屏等無聊信息,而是因為30歲的他已經死了。我是多么想留住當年他留給我的果敢、堅定的形象,所以我不想看到一具像是超哥的尸體還在網上蹦達。
在這個指尖上的中國里,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像超哥一樣死去。下面跟隨鏡頭,我帶大家走進他們在這個世界的最后幾天。
周一,超哥更新了朋友圈,是專家為他們進行培訓的一組照片。照片里有他和專家的合影,底下配有文字:每天都在不斷進步,加油努力超越自己。
我知道這個專家,講的內容都是上個世紀的東西。也許超哥勤奮好學,但我搜遍了他一年的朋友圈,沒有他自己上臺講課的照片。我不禁聯想,當年師范生教學比賽一等獎的超哥去哪了?
周二,超哥再次更新。他拍下了媽媽在打掃衛生的照片,并配有文字:媽媽老了,是該我們兒子回報她的時候了。朋友圈下面數十個贊,評論里不斷贊賞超哥是個孝順的兒子,超哥更是熱情回復,回復都是大段內容,言辭誠懇、文采飛揚。
我想,真正孝順的兒子,此時還是接過媽媽的掃把吧!
周三,超哥又一次更新。他放出了他熬夜工作的照片,照片里的他憔悴不堪。照片配有文字:不要在奮斗的歲月里玩手機。在焦急地等待了兩分二十七秒后,領導點贊了。他滿意地把文件丟開,他堅信自己從此會加薪升值,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兩年后,領導已經為他累積了不少贊,只是他的職位和薪水始終沒變動過。也許在奮斗的歲月里,真的不能玩手機啊。
周四周五周六,超哥放出了自己在健身房的照片,配上了楊絳百歲感言作為文字。照片上的超哥很得意,就好像他自己真的每天都在鍛煉,每天都在看書。所以他完全不知道,他在健身房的照片上一點汗水都沒有,假如他真讀過楊絳的文字,就會明白先生是不會寫百歲感言這種雞湯文的。
和我一樣真正在意超哥的人,是不會為他的這些行為點贊的。
周日,我在超哥更新自己朋友圈前,選擇了將他屏蔽。伴隨著屏蔽的這個動作,朋友圈上的超哥的頭像消失,我心里那種惡心的感覺立刻被更大的空虛所融解。
原來點贊之交可以淹沒的不僅是真正的朋友,還有真正的自己。
在朋友圈這口枯井里喊話時,那震耳欲聾的回聲,可以徹底把你爬出這口井的愿望掩蓋,就好像你真的是這個世界的主人一樣。
2、
五一節的時候,我約一位老友出來聚餐。
電話打過去的時候,老友驚訝地說:“我已經去美國工作了,難道你不知道嗎?”
我問什么時候的事?為什么不通知我?
老友反問我:“你是不是把我的朋友圈屏蔽了,我每天都在發啊。”
我沒有屏蔽他,只是我的好友太多,我幾乎沒有閱讀朋友圈的習慣了,偶爾利用碎片時間看下都很奢侈。
我笑著告訴老友:“你應該電話我,而不是發朋友圈。如果我今天也是朋友圈邀約你吃飯,你赴約嗎?”
老友也笑著說:“是啊,你一天分享你的雞湯文,我早把你屏蔽了!”
我暗暗捏了把汗。假如我看了他的朋友圈,知道了他在美國,沒有電話邀約他聚餐而是朋友圈下面點贊的話,我們的友誼估計真的終結了吧。
黑塞說過:也許有一天,不管有沒有導線,我們都會聽見所羅門國王的聲音。人們會發現,這一切正像今天剛剛發展起的無線電一樣,只能使人逃離自己和自己的目標,使人被消遣和瞎費勁的忙碌所織成的越來越密的網所包圍。
在微信已經成為低成本溝通工具的今天,黑塞的話成了絕佳的預言。我們在朋友圈里成了一個自己不認識,別人不理解的人。我們聚精會神地盯著是否有人點贊,卻不知我們的內心早已荒無一物。
3、
和一位碩導聊天時,他告訴我:多數考不上研究生的學生都喜歡在朋友圈里發自己刻苦努力的照片,真正成績優秀的學生,進圖書館是不帶手機的。
我對號入座了十幾位同學,發現碩導說的無比正確。
情圣告訴我:喜歡在朋友圈刷屏美食的人,多數是單身的人,一個有固定性生活的人,是不會對食物成癮的。
這次我不敢對號入座了,但我想起了心理學的一個經典實驗——大鼠實驗。當老鼠們生活在有性伴侶,有玩具和充足食物,甚至有音樂的環境中時,他們會無視實驗者提供的免費海洛因。
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停用朋友圈,甚至開始使用傳統的信件進行交流。
以前我真的不理解。在微博、知乎、簡書這樣的平臺上,陌生人之間還能愉快平等的交流,可為什么到了朋友圈,大家更多的是反感和不屑。
后來我知道了,在這個越缺什么就越覺得別人在炫耀什么的時代,朋友圈變成了敵人圈。
既然在敵人圈里,虛張聲勢是必要的。于是朋友間除了互相傷害外,還學會了一種用發朋友圈來代替實際行動的“聰明”戰術。
換句話說,你之所以懶,是因為你已經在朋友圈努力過了。這件事只能麻痹你自己,你最親的朋友是知道這點的。
每個人閱歷見識不同,不可能所有新狀態都符合你的胃口,有用的信息自是需要的你去篩選。你覺得朋友圈要死去了,那只是因為你的境界和層次已經超出大部分人,朋友圈的營養已不足以支撐你的精神需求
很多人迷失在朋友圈的別樣生活里,他們滿懷希望用朋友圈去統治別人的情緒,殊不知卻把真正的自己困死在了虛無的點贊中。
當他們意識到朋友圈里的生活,不過是廉價的家家酒時,他們就把自己生活的真正潛力永遠扼殺在搖籃里。
我希望能夠做一個獨立的人,不管朋友圈有沒有贊,我的奮斗計劃都將繼續下去。我想永遠地把我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我的手里,即便代價是在精神上要永遠保持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