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我從濟南輾轉(zhuǎn)至杭州。時值連月不開的梅雨季,屋內(nèi)地板冒水,衣物發(fā)霉,我的心情也一度灰暗到了極點。
再加上即將到來的G20峰會,整棟居民樓都在進行翻新改造。外面飛沙走礫,塵土飛揚。
我索性把自己關(guān)在屋內(nèi)不肯出門,整日價無助地躺在硬板床上,打量著狹窄逼仄的出租房,看不到任何希望。
我在想,人啊,為什么偏要到大城市拼死拼活地謀生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為了更好地生活。
就在我萎靡不振的時候,空臺兄約我寫書評。而我由于突如其來的雜事,一個月之久沒有碼字,生怕自己寫不好。但他鼓勵我說:“我還信不過你嗎?”
拆開《筑巢記》的包裹,我一下子被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綠色植物,木質(zhì)家具,亞麻布藝。這不正是我所渴望的生活嗎?
作者巖崎朋子在封面上寫下這樣的卷首語:
種一棵樹的最佳時機是20年,次佳時機是現(xiàn)在,生活亦然。
是的,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現(xiàn)在就著手打磨。
她花了八年的時間,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各種技能,最后開了一家個性優(yōu)質(zhì)的雜貨店——巢巢。
財務(wù)自由后,她又買下一間古董級的老房子。每一天,她都在用心裝點著自己的生活,慢慢把它修正成喜歡的樣子。
書中展示了井井有條的日式生活,詳細的時間管理、周全的空間管理,能使人心情愉悅,提高工作效率。
但生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房屋裝修期間,巖崎朋子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有時她真的想要放棄了。
然而,比起那些艱難的時刻,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大的奢侈和幸運。
在與“巢巢”周轉(zhuǎn)的這些日子,杭州的天色終于放晴了,鄰里街坊也開始躁動起來。
大家像曬太陽一樣,把什么都拿出去晾。潮濕的被褥,冬天的羽絨服,老家?guī)У母吡凰搿?/p>
每年一度的伏天曬霉,搬進搬出一身汗。但一想到要蒸發(fā)掉這塵封的霉氣,大家滿心皆是歡喜。
走在火辣辣白晃晃的日光下,抬頭是藍天白云,眼下的一切才是真。
忙完這些,我把屋子也打掃一番,物品歸置在架子上,應(yīng)季的衣服掛起來,過季的衣服收納好。
望著煥然一新、整潔舒適的房間,愜意地沖個熱水澡,泡上一杯檸檬水,放著抒情的英文民謠,閉眼斜倚在床頭昏昏欲睡。
下午,我到附近的超市買回一些生鮮果蔬。敞開門窗,讓電飯煲煮著粥,電磁爐燒著菜。
我自顧自地念起路易士的《傍晚的家》:
傍晚的家有了烏云的顏色,
風來了小小的院子里,
數(shù)完了天上的歸鴉,
孩子們的眼睛遂寂寞了。
晚飯時妻的瑣碎的話——
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
而在青菜湯的淡味里,
我覺出了一些生之凄涼。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努力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樣子,柴米油鹽也是詩。
這些天,我的內(nèi)心恬靜安然,充盈富足。原來一出梅,給大太陽一烤,什么都淡了。
周末和朋友散步到西湖邊,享受著“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幸福瞬間。
行走在江南水鄉(xiāng),愿時光詩意地棲居。
正如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里所說的那樣:“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不會一帆風順,但它總會朝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就像《筑巢記》的結(jié)語:“所有我們經(jīng)歷過的,都在教我們?nèi)绾芜^好眼前的生活。”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要讓自己愛上此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