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享自然》這本書之前有看過,但是看不進去,有些游戲感覺實行不起來,但是聽小瑾老師帶讀的過程中,靈感不斷地冒出來,從紙上的知識變成了可以落地實操的方法了,那感覺,別提多興奮了。
在群里看到天天媽分享的照片,和孩子在晴朗的天氣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別提多羨慕了。恨不得馬上跟娃一起去擁抱大自然,可是一看到窗外下個不停的雨,就很糾結。
下午去接娃的時候,雨還是不停,正糾結是否叫車去接娃,后來覺得騎電瓶車去,在路上,突然對下雨天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雖然雨不停,但雨不是很大,空氣里是清涼又濕潤的感覺,路邊的樹也比平時更綠一些,而且一出門,被涼涼的風刮一刮,在家里待著悶悶的感覺一下子就跑了,這秋雨清心醒神的功效太贊了,不知不覺想起“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哈哈,這兩天背這首詩就總能聯想起來~
接娃回來路上,他跟我說,媽媽,你看,那是黃山欒樹,他說的是那種樹冠上結的燈籠一樣果子的樹,我之前不知道這種樹叫“黃山欒樹”,今天是孩子給我科普了一下,是他們幼兒園每周兩次的戶外接觸自然的活動中認識的,說到這里覺得我做的真是不夠到位,慚愧。
剛剛用“形色”搜了一下欒樹,了解更多一些欒樹的特點,等他放學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近距離地觀察一下這種樹的葉子,果實,把我們的觀察記錄下來,一起體會發現和觀察大自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