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別人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我理解的意思是: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要敢于去拿,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也要該放手時就放手。
但今天讀《把你自己還給你》,作者說年輕時經(jīng)常聽大人說要“拿得起,放得下”,等自己年紀大點才知道,正確的語序應(yīng)該是“放得下,拿得起”,放得開雙手,才能抓到更多。讀到這里,我忽然覺得很有同感,人生真的是要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生活中,哪能事事盡如人意,如果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思想就卡殼在這里,停頓不前,總是沉浸在消極情緒中,那到頭來只能是毀了自己,頹廢了前途。如果我們試著“放下”思想包袱,看淡看開一點,那些不如意,終會隨風遠去,而你將會看到新的世界,得到更多積極的、有意義的東西。
譬如一個高考生,他因為發(fā)揮失常,高考失利了,如果他心里放不下這個暫時的失敗,終日沉浸在懊悔中,不想去面對昔日的同學和老師。即使他走上了工作崗位,每次遇到挫折和困難,他心里也一定會無數(shù)次地懊惱,把今天工作的不如意歸根于自己當年高考的失誤。
反之,如果他放下思想包袱,正確看待這次失誤,分析原因,要么重整旗鼓,再去復讀,明年繼續(xù)沖刺。要么就直面現(xiàn)實,找一個合適的崗位去工作。那么,我想,只要他心態(tài)良好,不管是復讀或去工作,等待他的都會是更加精彩的人生。
這就是“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我們平時在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別扭的局面,合作雙方都會有誤會,但是又覺得怎么說都說不清,可合作還要繼續(xù)。有些人可能覺得要剖白、解釋,希望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你看我其實是好人。但此時,最好的辦法或許是不解決,是忘掉、釋然。就如人在江湖,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一笑泯恩仇或相忘于江湖。等到一切都已云淡風輕,或許你們已經(jīng)成為合作好伙伴了,所有的解釋早已沒有必要。
所以,很多時候,忘掉和釋懷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方,也就是要先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更多。
作者簡介:我是認真的果凍,一點小清新,一點小文藝,外加一點小污心。隨心看世界,隨手寫世界。
????????^?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