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說是一本專為為弱者寫的書。
什么是弱者。
具備什么樣的特質才是真正的弱者,書中并沒有講這個問題。書中說的弱者指的是相對外部環境看來的弱者,但事實上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弱者,反而是很強的個體。
如大衛和歌里亞,表面來看歌里亞是強者,高大威猛讓人畏懼,而大衛看著是個小孩,是傳統大眾思維中的弱者。但恰恰相反,在這場對決中歌里亞才是弱者,實際上他眼神不好行動緩慢還有嚴重的疾病,可以說除了力大無窮外,其他所有方面都處于弱勢;而大衛眼神好動作迅猛且投石技術非常了的,除了力量以外,所有方面都占據了優勢,只要跟歌里亞保持一定的距離,用他的投石技巧就能輕松擊倒歌里亞,歌里亞根本就沒有接近大衛的機會和能力。
表面上看到優勢,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優勢,反而會成為你致命的劣勢。兩軍對壘中雙方都盡可能去隱藏自己的優勢,嚴防對手得知自身真正的實力,從而讓優勢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像大衛和歌里亞一樣,歌里亞的優勢展現的一覽無余,而卻對大衛有何優勢一無所知。
準確的判斷出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后,也許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也具備戰勝歌里亞的能力,但為什么只有大衛做到了呢?
其他人都受困于思維局限被表象嚇到了,而不敢站出來應戰,而對大衛來說這是一場沒開始但勝負已分的對決,因為他戰勝過比歌里亞更強大的敵人,對陣歌里亞實際上并不是一場勢均力敵公平的較量。人要不斷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你的極限越高,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可能對于別人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的天花板,窮極一生都難以突破解決,而對你來說這只是個小小的臺階而已。
就像歌里亞對于其他人來說,是個不敢想不敢試不可戰勝讓人不寒而栗的強大敵人,因為他們過往的經歷中,并沒有戰勝過“想象”中這么強大的敵人;可在大衛看來歌里亞并不能對他構成危險,輕輕一躍就能跨過這個障礙物。有跑步經驗的人更能理解這種降緯對比的力量,對于從沒跑步的來說,他們所能想象的極限可能都不到十公里,更別說讓他們跑完十公里了;可對于常跑步的來說,十公里不過剛好熱身而已。試想一下這兩人來個跑步比賽,比賽有懸念嗎?
弱者并不是一無是處,恰巧書中說的弱者都是很厲害的個體,只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還沒能把優勢轉化為大眾認可看的見的優勢,但沒有轉化不代表沒有優勢,如果能在生活中保持長距離極限能力,就是你脫穎而出轉變公眾可見優勢的資本。
還有里面說的很多的例子都說明了,弱者并不是真正的弱者,恰恰是某方面擁有很強能力的強者。如說印象派畫家,他們個個都是很厲害的角色,都有很好的作品,他們只所以沒有轉化成大眾公認的強者,因受困于當時畫作品的展示渠道而已;馬丁路德金黑人運動領袖,對于政府民眾來說是一個很明顯的弱者,但單從個體來說他絕對是個很厲害的強者,具備很強組織力,很強的演講能力,放在現在就是一個很牛逼的ceo啊,有著超強的領導力。
書中馬丁路德金埋怨下屬說過這么一段話:“因為你沒有把這個畫面拍下來,所以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我并不是冷血,只是你當時該做的就是拍下那些被毆打的人,這件事比你去幫他們反擊重要得多”。網上經常能看到因為拍攝而沒能制止不良行為,而遭到輿論譴責。如果當時選擇前去制止不良行為,也就錯過拍攝時間,從而這件事情就不會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不出現但不代表這種不良行為不存在。所以這是個社會悖論,碰到不良行為,是要第一時間去制止呢?還是第一時間進行拍攝記錄,然后傳播讓更多人知道關注呢。
其實看這本書是抱著,副標題: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希望從書中找到反敗為勝的秘訣。但書中描繪的并不是我理解的弱者,我理解的弱者是一無是處,毫無特長的人,也許這樣的人就是真正的弱者吧。
我覺得作者眼中的弱者,是在某領悟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的人,只是現階段這種能力并沒有很好的展現出來,讓大家看到接受認可而已。其實作者更多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視角,當你覺得懷才不遇的時,請不要抱怨不要擔憂,好好的認識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盡可能把這種優勢放大,你肯定有反敗為勝的機會,相信你自己。跟現在流行的專注和跨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做好做精你的專業,找到合適的機會跨界,就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壁壘了。
逆轉的前提:你必須擁有一項超越絕大多數人的核心技能。外界環境你掌控不了,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你的行為你的思考,想要逆轉,請做好你自己。
毫無特長想通過這本書找到反敗為勝的鑰匙的人,那可能這本書要讓你失望了。
書中還有個倒U理論挺有意思的,權利也好金錢也罷,一旦超過了某個臨界點后,帶給你的并不能讓你感知到幸福快樂,反而會起到負作用。比如當家庭收入超過75000美元的時,再多的收入就很難再帶給你金錢上的美好。里面的三振出局法案很有意思,不按罪刑的大小量刑,而是以犯罪的次數作為依據量刑。如你犯了三次偷盜罪,第三次抓到你時,判的罪刑監禁25年甚至終生,超過了第一次犯罪就殺人的罪名。
倒U理論可以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弱者想要反敗為勝,只有達到某個臨界點了,就是機會出現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