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前,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進入項目管理領域,然而不知不覺,已經在其中兩年。兩年中,被標準的項目管理實施方法論熏陶過,被項目中遇到的數不清的問題摧殘過,但終究不得章法。身處在這個領域,卻又不知其為何物,多少有點茫然,所以弗蘭克老師的課程多多少少都是在答疑解惑。
現在課程,培訓實在多到學不過來,但是看著同學一個個勁頭正起,才發現自己不是最勤奮的那個人。不過也許是采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嘗到的甜頭太多,所以不寫一篇筆記實在難受。
無處不在的項目管理
在第一節課中,弗蘭克老師提到了項目管理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好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通過項目管理中的“啟動,計劃,執行,監管,結束”這個流程來執行。
但是實際中,即使是專業的項目經理,也很難把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應用到各個方面。我曾經嘗試著用列項目計劃的方式列自己的月度,年度計劃,才發現有點不得要領。工作中的項目計劃格式,內容基本固定,所以模仿著做就沒有問題。但是當你要實際應用的時候,其實很容易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清楚自己的目標,但是我們并不清楚如何去列計劃,即執行步驟。當然這并不代表我們列不出計劃,因為觸類旁通總有辦法。比如拿每周要寫一篇文章這件事情來說,這是目標,那么如何在每周執行到位?遇到沒有題材怎么辦,其實往下想,是有解決方案的。比如每天閱讀,一周可以輸出一篇讀書筆記,比如報名課程,一周可以輸出一篇筆記,比如看部電影,可以輸出一篇影評。
總結下來,只要有目標,其實都有解決方案。項目管理思維其實就是清楚的知道我們應該在什么時間內,完成什么事情,以在某個關鍵節點,取的什么樣的可交付成果。
項目經理的三張表
在第二節課中,弗蘭克老師提到項目經理手中的三張表,分別是項目計劃表,行動表,以及匯報表。這其實是我每天都在接觸的東西,在項目啟動之時,首先確定項目計劃,明確整體項目周期,項目關鍵節點,即里程碑,讓每一個項目干系人都能清楚了解項目的整體進度安排。在項目需求調研,解決方案確定之后,梳理任務列表,明確項目團隊成員在每一天的任務情況,即行動表,用于具體執行。而在每周周末,提交項目周報,即匯報表,將項目的進度,狀態及時匯報相關負責人。
雖然天天在用,但是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價值和意義并不清楚。通過老師的解釋,更加明白原來項目計劃讓我們從宏觀層面上了解了項目整體進度安排,而行動表從微觀層面上明確了我們每個人具體需要做的事情。我記得剛剛進入一個項目的時候,第一個想要看的就是計劃表,其次就是行動表,因為對于一個剛進入項目的人來說,想要快速了解目前的項目情況,進度表和行動表是最快捷的方式。明確了這三張表的價值之后,我想做起這件事情來,會更有成就些。
一場無效的會議
就在前些天,我和同事一起見客戶,在會議開始之前,我并不特別清楚此次會面的目的是什么,就稀里糊涂的跟著去了,會議整整持續了一天,其中有被提出的問題,有商討過程,可當會議結束的時候,作為會議記錄者,我發現沒有任何事情達成共識,值得記錄下來。
所以當弗蘭克老師提出低效,無效會議的概念時,我才意識過來那天我所經歷的就是一場無效會議。我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參加這場會議,在會議結束的時候,也沒有獲得任何結論。
高效的會議是知道為什么要進會議室,出了會議室要做什么?
這可以成為衡量我們會議是否高效的標準。第二點,是關于發布會議記錄。在《原則》中,雷·達里奧提出的一項原則是:“記錄每一次會議,并分享給與之有關系的人。” 一場會議中,寫下會議紀要的人可能只有一個,每個人在開會結束后,大多都不記得會議內容,甚至不知道出了會議室要做什么,所以能夠記錄下會議紀要并分享給大家,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并沒有做到,只有在被要求的時候,才寫下會議紀要,一般情況下,得過且過,這一點是之后需要改變的地方。
高效溝通
溝通中,有太多藝術。所以厲害的人常常可以做到在話出口之前,就已經全然掌握對方將會給予什么樣的反饋?可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關于溝通,我所出現的差錯簡直不能算少。有時候,會為一句回復反復斟酌半天,遣詞琢句,生怕產生歧義,誤會。有時候,話一出口,才發現覆水難收。所以在如何溝通這件事情上,簡直太需要啟用元認知能力。
常常,對方表達了她的意思,她覺得自己說的沒有問題,我卻并沒有完全接收到全部訊息。從我自己出發,也常出現類似的事情。覺得自己的表達沒有問題,可是因為思維定勢,甚至局限性的原因,對方理解出現偏差。所以當弗蘭克老師提出高效溝通時,就覺得原來還是缺少技巧
- 聽明白: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 說清楚: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關于溝通,以前心理學老師講過特別經典的一句話,別人沒有聽明白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講清楚。不同的人,思維模式不一樣,想要讓別人理解自己,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我們要理解別人,理解了別人的思維方式,然后再采用她的思維方式與之對話,效率會高很多,否則溝通可能發生在不同頻道上,以至覺得彼此無法溝通。
做任何事情,有人追隨別人的體系,有人不斷的總結,悟出自己的東西,而我追隨著前輩們,一步步抽絲剝繭,摸索總結著。
出來混,遲早得還的。越是怕麻煩的人,最后越麻煩。拖延的功力日漸深厚,得慢慢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