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陪我吃餐廳,也陪我吃路邊攤

有人只愛高檔餐廳,有人偏愛街邊小檔,有人喜歡藏匿在街頭巷尾的小店。在日常及旅行時,當選擇吃什么,我通常都會選擇小店。

第一是,經濟決定消費方式(qiong!qiong!qiong!)。

第二是,很多美味,都是出自于不起眼的小店。相對于高檔的餐廳,流程化烹飪的食物,吃到嘴里,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么。就像《問題餐廳》里面,男主跟女廚師拼搏一道湯時,拼的并不是廚藝,而是賦予食物的“溫度”。而“溫度”就是烹飪的人,就是在處理及烹飪過程中,對食物傾注的情感。

第三,就是店里面的人情味。在《深夜食堂》里面,大師傅做的菜并非是最好吃的,但是在他的店里吃的飯菜,卻讓人覺得不自覺感動,讓人品嘗到人生的真味,也品嘗到食物所謂的“靈魂。”

旅行或者日常,我都會刻意的去尋找,然后在不經意間去選擇一些小店。


圖為《深夜食堂》劇照

發現街邊那家小店是在前年了,那時候剛換了新工作,到了新地方,每天晚上下班繞著公司附近,一圈又一圈,像探索新大陸一樣。

這家店最初吸引我的,是門口的燈箱廣告,跟周圍裝潢低調的店大不同。廣告雖大,但店面極小,只能容納八個人左右。

店老板是六十多歲的老阿姨,賣著酸辣粉。她說話聲音很輕,臉上一直掛著笑,忙上忙下,輕聲問來店的人要點什么,要是有人催得急,就穩穩地說,這粉得慢慢煮,急了煮不透就不好吃。

來店里面的人,基本又穿著西裝的,套裝的上班一族,也有出來覓食的自由工作者,但大家似乎都跟老阿姨很熱乎,都是一個勁“阿姨,阿姨”地叫。

“阿姨,我要加個雞蛋。”“我要豆腐串”。“阿姨,酸辣粉不要辣。”“阿姨……”

老阿姨記性不大好,你跟她說,不要香菜,她轉身就問你,小姑娘,你是不是要香菜呢?一勺香菜就灑到熱乎乎的湯粉上。有顧客點個茶雞蛋,老阿姨轉身就遞上個煎蛋。

這也不是偶爾的事情,而是時常發生的事情。但大家對老阿姨總有耐性,就像老阿姨對煮湯粉要有耐心慢慢煮一樣。

老阿姨的粉,沒有太突出的味道,但是顧客卻從未間斷。也許,就是因為在這個小店內,有個動作慢又記性不好的老阿姨,有點家里姥姥的感覺,所以熟客也特別多。

老阿姨好像總會掏出一些東西,跟大家分享。有時是辣椒,有時是她調制的配料,遇到顧客不要辣,她會嘀咕,沒有辣可不好吃,加一點點試試看。

有次店內顧客人少,老阿姨遞上一盆辣椒給我。

“來,嘗嘗,我自己做的辣椒,很辣但很好吃。”


圖為《深夜食堂》劇照

那年過年前的一段時間,周圍的飲食店基本都放假了,只有這個小店還亮著燈。那天走進店內,煮粉的鍋冒著熱氣,有幾個人背對背嘩啦啦吃著粉。酸辣粉特有的香味飄散著,讓剎不住口水。我點了一份坐在角落邊,等著老阿姨拿粉,煮粉,看得入神。

“阿姨,你這過年還開嗎?”一個女生邊吃邊回頭問。

“估計不開,過年休息幾天。”

“這樣啊,那我過年不是沒有飯吃嗎?”

“過年不回家?”

“是啊,才放幾天假,一來一回太折騰。你這店都不開了,那我過年吃什么啊?”女生有些撒嬌的語氣。

“我開到初一,初二就不開了,你要我看初三沒事忙就過來開,你到時就可以過來了。”

“好啊,太謝謝你阿姨了。”

場景一度讓我覺得自己在看小說,有點虛幻但又點真實。


圖為《深夜食堂》劇照

后來帶了同事一起吃,剛吃完她就說下次要再約在這家店吃,太好吃了。“對啊,吃出了幸福的味道吧。”“恩恩。”

再后來,頻繁加班,每當我沒有準時下班時,她就要加班。她準時下班,我就得加班。我們一直笑著說,下次一定要找個時間約去老阿姨的店吃酸辣粉。

直到今年,同事辭職離開廣州的第二天,我又再走進去了這家店。人依然多,座位依然很少,坐到最緊湊,也只能容下6個人左右。

長達半年,可能還有更多的時間,都沒有光顧這家店。老阿姨似乎記性更不好了,聽也經常聽錯,動作似乎也比以前慢。但是聲音,還是以前那樣,輕輕的,臉上也一直掛著微笑。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晚喝到第一口湯時,心頓喜,對呀,就是這個味道呀。一根根粉慢慢嚼,湯也一口口喝,不舍得吃快。吃的時候,會聽老阿姨跟顧客的聊天,也會看她煮粉加料。她依然會加錯東西,依然會記不住顧客點的菜,每次都要重復問了兩三次。

除了記性,老阿姨下手也越來越重了。那晚吃完粉回來,我一路渴到想哭暈在車上。回到家猛的灌下兩瓶水,還吃了兩個水果,還是覺得渴。狠下心說以后不再去了,老阿姨溫柔似水,待人如家人,但吃不消太咸的東西。可幾天過去了,一想起老阿姨幫我剝了茶葉蛋,混在熱騰騰的酸辣粉里面,也就覺得無所謂了。

人呀,為了吃,可真是善變啊。

可為了吃,這樣也無妨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