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無數的推薦上看見過關于《皮囊》的推薦,一直也沒有嘗試去閱讀,一是畢業之后變得懶散至極,在閱讀上一直是敬而遠之,雖然想看的書籍有許多,但是大多束之高閣;二是工作之后想做的事情有許多,好像有一種感覺一直存在于心中,一定要做成功某一件事情,像閱讀這樣的見效較慢的事情還是能拖則拖吧。
對于我們來說,尤其是現在,閱讀是一個具有某種儀式感的東西,浮生忙碌,難得清閑,忙中偷閑的有了幾個小時,靜下來,坐下來,看看書,當然閱讀紙質的書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是閱讀哪一個不是好的呢?
今年剛過完年本來想寫一個年度的讀書計劃,然而連這樣一個計劃也沒有寫完,所幸計劃沒有寫,書卻看了。打開手機中的閱讀軟件,翻看著列表中的書籍,看到了《皮囊》,我想應該讀一讀了。
只是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真正的覺得皮囊這個東西的存在。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像是在為了精神而活,為了自由自在而活,直到有天我需要面臨到一些現實的東西,需要為了生存而存在,需要為了當初自己不屑的一些東西而東奔西走,有那么一剎那覺得為了伺候這個皮囊,受了太多的苦和罪。
看看《皮囊》書中的人物,為了名,為了利,為了理想,為了生,為了活,最終還是為了現實,到最后還是化作了一抔黃土。看看我們身上所披的這副皮囊就是依靠我們而存在,而我們卻有時候因為它的存在而存在,為了養活它,耗盡了自己的心血,耗盡了別人的心血,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它活著。
從書中我們看到了蔡崇達對皮囊的理解,還有身邊人是怎么伺候皮囊的,而作者本身是為了皮囊而活著,終日的忙碌不堪,為的是在別人的眼里活的輕松,活的漂亮。
記得看過南懷瑾的一段話: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作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我在最后又狗尾續貂了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既得蜀川望隴西。我們之所以終日奔波,為了衣食住行,為了吃喝玩樂,為了理想夢想,說到底我們的最終結果不過是草席裹身,付之一炬。想想我們普通人真的就是為了這副皮囊在生活,我們最終連這個皮囊也留存不下。
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遺臭萬年,有人隨風而逝,有人千古留名,歷史長河中千萬人來往奔回,飽食終日無所適從,碌碌終日不知為何,其實想想,為何?為了皮囊,為了身上披的這層皮,為了讓它活的舒服,為了讓它痛快。而我們有時候為了它把自己存在的價值忘的一干二凈,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為了自由可以棄官而去。
人,生而不自由,最近一直在聽《野子》,很容易就感覺到歌曲中傳達的自由隨性之感。自由存在于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我們卻感受不到,到處尋找。其實心若自由,萬般自在,浮生難得幾日閑,終日為了皮囊而活真的很累。
我想以后要活的隨性一點,隨心所欲而又不逾矩,如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