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二課時的開場常常以復習詞語開始,然而,平時總是就詞語而讀詞語,男女生輪流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之后分析課文......
? ? ?我知道詞語本身可以有感情,有蘊含,有意味。然而,我依然不曉得如何把詞語環節上出彩來!
? ?今天,讀了張祖慶老師《沉入詞語的四度空間》深有觸動,詞語也可以有溫度,也可以上出彩來!
? ? ?張老師這樣說:
? ? ? 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蘊,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這樣的詞語教學,呆滯而缺乏生命活力。詞語教學,難道真的“想說愛你不容易”嗎?詞語教學能否像其它教學環節一樣精彩紛呈,常教常新呢?我們很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其實,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記得維果斯基說“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了胞”。
? ? ? ?于是,我立刻改了自己的詞語教學:
? ? ? 師生合作,教師把詞語串起來成文章。譬如:
? ? ?師:媽媽告訴我,沿著----(生來讀)彎彎的小路(淡出)就可走出天山,就可以到達----(生讀)遙遠的北京(淡出),北京會有----(學生讀)雄偉的天安門(淡出),天安門廣場上有----(學生讀)升旗儀式(淡出)……
? ? ? 抓住詞語的溫度,亮度,深度,效度!由詞語的溫度觸摸文章的溫度!由詞語激起朗讀的興趣,進而用心靈感悟文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