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算是紅包年,也是春晚的沒落年。
春晚期間在微信與支付寶之間來回切換,偶爾抬頭瞥一眼正在播出的節目,剩下的時間都在做段子手的監考,可惜,今年的春晚已經爛到連段子手都不愿意出招了...
記得小時候特別期待春節,早早的買好衣服辦好年貨,除夕的前一天就開始跟弟弟還有鄰居家的小孩一起穿著新衣服嘚瑟,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買了新衣服…那個時候的我們一年鮮少添置幾件新衣裳,如今的我們每年都要『剁手』…對過年穿新衣服也沒了多大的興致...
當這些小期待都沒有的時候,春節于我們而言還剩了什么?這一年的春節,什么事情可以讓你感受到『年味』?
馬東:吃餃子吃出幾個錢?(解說:北京至少山西是這樣的....過年吃餃子而且會在餃子里包幾個硬幣,家里誰吃到寓意明年會有好運氣哦~~每年最期待就是這個了~~~然而…我一次都沒吃到過!!!)
高曉松:給鄰居老人家拜年,對方依舊說著二十年前的話:你長大了,真乖!聽完淚崩!!(真的是很幸福了~~我的鄰居近幾年都會問我:有男朋友了嗎?)
陳冠希:所有有味道的東西。我是認真的...味覺的記憶。我光著屁股的外甥剛洗完澡的味道,馬路上火藥的味道,中南海的煙味…(家的味道...)
鐘漢良:新鈔的油墨味道。以前都是收一疊紅包,現在是發一疊紅包,不是微信的!(我今年過節也是給爸媽包了大紅包,畢竟明年很有可能就要回臺灣過年了~~)
胡歌:年味就是家里的對聯和燈籠煥然一新。
楊洋:爸爸的香煙從南京升級為中華,酒從牛欄山升級為藍色經典。
吳磊:空氣里不時傳來鞭炮的味道…家里的飯桌上開始坐不下家里的人…(我想這個很多人都深有感觸...)
我收到了很多人說的『年味』,但我收到更多的回復卻是『感受不到年味了…』
過年的這兩天,朋友圈飄滿了分析支付寶與微信支付誰贏誰輸、春晚的是不是越來越媚上越來越不走心的文章,我卻『矯情』的想把自己沉浸在過年的氛圍中,畢竟那個時候的我從來不會關注誰家的紅包贏誰家的輸,我只在乎爸媽給我的紅包分量是不是足...
那個時候一家人坐在沙發上,歡歡喜喜地看個春晚,一起包餃子一起等馮鞏,爸爸會堅持在0:00準時放鞭炮,我跟弟弟會穿著新衣服去給長輩恭恭敬敬的拜個年,然后等著紅包進口袋...
現在的我們掐好點的『咻一咻』,再切換過去『搖一搖』,看春晚只為吐槽,馮鞏的小品笑點也沒以前好,只有老爸還會堅持在0:00準時放鞭炮的時候,讓我覺得這還是過年,還有那么點年味。
春節的儀式感越來越淡,物質刺激越來越不明顯,春晚越來越不走心,而我們到底是『要回家過年』還是『過年要回家』?
當中國最傳統的節日越來越像一個主題長假時,當春晚越來越像一個商業戰場時,當我們在年夜飯桌上只聽得到『咻一咻』而不是家長里短時,我們該去哪里找我們遺失的年味?
你的春節還好嗎?哪些事讓你覺得『有年味』?可以留言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