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 ? ?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意味著讓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了?不是的,這一代的孩子被家長的規劃、學校的考試所挾持,被強加于自身的各種價值觀所綁架,孩子們承受的“軟暴力”隨處可見。其中,語言暴力是最為嚴重的。
? ? ? ? 對孩子的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指大聲的謾罵,對孩子使用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甚至是惡意地拒絕與孩子說話,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都可以認為是語言暴力。家長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雙方的不平等關系,也就是家長認為,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就得聽我的。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其實,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他們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對孩子使用了語言暴力。家長望子成龍,孩子的行為卻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家長情急之下,可能就會“隨口”說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題怎么不動動腦子”。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
殊不知,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而孩子心目中的評價是非標尺也是很鮮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執的傾向,就會將家長不經意的這些話語放大,認為爸爸媽媽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從而產生一種憤怒、逆反的心理(雖然當時不一定表現出來),這種不良的心理將影響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憤世嫉俗,甚至窮兇極惡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內向順從的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媽媽的語言暴力,可能就會將他們的嘲笑、謾罵轉化為一種心理暗示,認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懶惰的人,我一無是處,不受歡迎……這種自我否定、懷疑、消極的情緒,讓孩子無法更好地處理健康的人際關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出現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拒絕語言暴力,批評教育請低聲說話!
有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請對方處理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聲調說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如此,對孩子也是如此。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來說孩子更容易接受。
1降低聲調,讓孩子更集中注意力聽
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采取“先發制人”的方法,大聲呵斥,以求先鎮住孩子。然而,他們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聲哭鬧,要么使用高聲調反抗。不妨試試降低你的聲調。降低聲音,不但可以約束自己,控制情緒,還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為家長說話聲調低,孩子也會因此更集中注意力聽,他們雖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評,但內心仍然感覺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性格
家有調皮好動的熊孩子,想要讓家長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那確實很難。沒關系,該批評就批評,不必隱忍。只要在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取得的效果一定會很好。
低聲調可以調節情緒、趕走憤怒。此外,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運用適當的措詞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思。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我們說拒絕語言暴力,不是說不能罵孩子。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運用正確的聲調、語氣和措詞外,家長還要注意把你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釋給他們聽。例如,帶孩子在路上散步,如果單純告訴他不能到處亂跑,他也許會暫時接受你的意見,但沒過多久又忘了。而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用溫和的方式來警告他,如果違反的后果將可能是摔倒,或是被車撞到,這樣孩子對你的教育印象就會更深刻,再犯同樣的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怎么說比說什么更重要】
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應該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對于孩子而言,家長怎么說比說什么更重要。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家長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把自己的語言、行為好好反思,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始終用自己的心與孩子保持誠摯的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本來目的,才能維系良好的親子關系。
閱讀此文,如果您有什么感想或者建議都可以留言,有您的參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