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胎”政策放開以后,直到現在,關于“生還是不生”的話題依然能在網上掀起討論的熱潮。
有些人認為,二胎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如今生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已經非常高了,再生一個,簡直難上加難!
有些人認為,二胎能給孩子在日漸冷漠和老齡化的社會帶來一個可靠的朋友和至親,讓孩子們的未來不再孤單無依。
其實不管是什么理由,不管生還是不生,每個家庭都可以并且都應該結合現狀和個人情況做出理性的思考與選擇。
而一旦你們做好了迎接二胎或多胎的準備,希望孩子都是因為愛與祝福而降臨。當然,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你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智慧!
同是二胎家庭,為啥她們的差距這么大?
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我看了幾小段,其中馬雅舒與胡可都是二胎家庭,但她倆在對待孩子的方式和觀念上卻很不相同。
一次小兒子愛登把飯菜弄得滿地狼藉,姐姐米雅擔心媽媽責罵趕緊挪開碗以示和弟弟“劃清界限”。
馬雅舒看到后什么也沒說,只是強壓怒氣默默地收拾地板。姐姐感受到媽媽的怒氣,很擔心自己被“誤傷”。
然而馬雅舒還是什么也沒問,后來還表揚了在旁邊玩耍的弟弟,這不得不讓米雅覺得媽媽實在是偏心弟弟。
為了表達自己的不高興和不服氣,也為了爭奪媽媽的關心與愛護,米雅轉頭就和弟弟搶玩具車。
讓人意外的是,馬雅舒最終還是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和問題,反倒教訓起姐姐來。
那么,同樣是面對浪費糧食以及兩個孩子之間產生矛盾,胡可又是怎么做的呢?
安吉和小魚兒可愛歸可愛,但兩個男孩子真鬧騰起來,還是很讓人頭痛的。
有一回兄弟倆在包餃子的時候玩起了互扔面粉和餃子餡的“大戰”,搞得烏煙瘴氣。
雖然剛開始胡可表現得還算平靜,只是“冷眼旁觀”孩子們的情況,但當孩子竟然玩鬧出脾氣,胡可一拍桌子徹底怒了。
她不僅批評了孩子玩得過分,也并沒有偏袒痛哭賣慘的小魚兒。
事后,胡可安慰了弟弟,但也指出了他做錯的地方。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們的打鬧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能只需要從旁觀察,并相信孩子能自己處理。
但當“事態嚴重”以后,還是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教育,也需要家長及時察覺孩子的情緒和內心變化。
而這種就事論事、不偏不倚的態度,才能真正地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以及“爸媽更愛誰一點”的心結。
節目中還有幾幕讓人印象深刻。
馬雅舒因為害怕孩子受傷,也為了讓孩子們能在家里自由地行走玩耍,竟然把客廳所有家具都搬空了!一家人吃飯要先在客廳鋪張毯子,然后圍蹲在地上。
面對孩子都喜歡的沙子,米雅想脫鞋玩,馬雅舒自然不讓,因為她覺得“沙子等于臟”;
當馬雅舒帶著兩個孩子去菜市場,愛登對市場非常好奇,不時碰碰魚,拿拿骨頭,可是都被她尖叫著嫌棄臟亂而把孩子立馬拉開。
一般有潔癖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因此,馬雅舒想要掌控孩子們的每一個行為,不想讓孩子們出任何差錯。
然而,從節目展現的情況來看,她對孩子基本上是失去了掌控能力的。
比如家里沒有零食了,兩個孩子就勢往地上一滾,馬雅舒立馬“投降”帶孩子去超市。
米雅晚上不肯睡覺還伸手打人,她讓孩子道歉,米雅不肯;她讓孩子罰站,米雅更是扭動不安。
最終,這場拉鋸戰因為米雅的哭聲引來媽媽的心疼和妥協而告終。
別看孩子小,其實所有的小孩都看得懂父母長輩對他們的妥協和縱容。
而妥協和縱容孩子的家長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因為一旦孩子知道撒潑打滾哭鬧的功效之后,他們會一直使用這個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這也是馬雅舒對米婭的發火完全沒有威力的原因。
其實馬雅舒愛護照顧孩子的心大家都有目共睹,只是過度的保護和在乎時常會讓她陷入焦慮,“完美媽媽”的掌控欲也會加劇孩子對父母的反抗敵意。
然而,不同于馬雅舒時刻不讓孩子脫離視線,胡可坦言他們對安吉和小魚兒完全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的方式。
因此孩子的一點磕磕碰碰,小打小鬧,胡可往往是看在眼里,只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引導和幫助。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胡可也沒有像馬雅舒那樣屈服于孩子的哭鬧,而是等待孩子自己處理好情緒。
英國著名兒科醫生和兒童心理分析專家溫尼科特曾提出一個理論——“足夠好的媽媽”。
也就是說,區別于控制型的完美媽媽,60分的媽媽反而會給孩子更多成長和個性發展的空間,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樣的媽媽會像每個家長那樣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期待,但如果滿足不了,她們也會認真跟孩子道歉,并解釋原因。
胡可就是這一類媽媽。
媽媽是超人?爸爸也要給力!
可能大家都看過一個關于媽媽的段子:
“媽,我渴了?!?/p>
“媽,我餓了?!?/p>
“媽,我衣服呢?”
“媽,晚上吃什么?”……
對爸爸說的卻只有一句:“爸,我媽呢?”
在大多數人心里,也許媽媽就是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超人,任何大事小事到了她們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碰巧《媽媽是超人》展示的這四組明星家庭的帶娃經歷,媽媽們哪怕崩潰失控也還是要“過五關斬六將”地處理孩子的哭鬧和各種突發問題,不僅讓大家感嘆媽媽為家庭和孩子付出的無私和偉大,更是引發了大家對媽媽出錯的吐槽和指責。
有意思的是,相比起另一檔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們帶娃的種種窘境和不適應,觀眾和網友似乎對媽媽們在帶娃中出現困境和失誤的苛責更大。
也許是“無私偉大”的名頭讓大家對媽媽的要求更高,所以母愛是必備屬性,帶娃是必備技能;
也許是“賺錢養家”的傳統觀念讓大家默認爸爸對育兒的缺席,所以帶娃是爸爸的附加分,只要能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他們獲得稱贊的機會大大高于媽媽。
然而,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并且擁有自己事業的職業女性,我對以上標準卻沒辦法認同,因為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僅要照顧家庭,也要在外賺錢養家,并且兩者她們都可以做得很好。
事實上,大部分媽媽的確在家庭中付出了更多的心力,但這不代表媽媽的付出和爸爸的缺席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表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二胎或者多胎家庭來說,一個給力的爸爸更是必不可少!
因為爸爸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的是獨立堅韌的男性形象,這恰恰彌補了女性家庭教育溫柔細膩中缺失的部分,只有平衡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助于家庭和諧,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優秀地成長。
什么才是好的親子教育呢?
不管是明星帶孩子,還是普通人與孩子相處,我們常常都會聽到這樣的感慨:“看著這些孩子,再對比他們的父母,真的是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親子教育呢?
相信看過這些孩子的相處方式,想必你們一定會找到更清晰的答案。
01 安吉與小魚兒——“相愛相殺”的好兄弟
號稱“東北宋仲基”的安吉也圈住了我這個阿姨粉,他和弟弟小魚兒就是一對“相愛相殺”的霸道總裁和傻白甜。
兩兄弟時不時會打鬧吵架,但和好后又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暴脾氣”的安吉
擔心弟弟走丟了
我們是好兄弟~
互相親親~
安吉和小魚兒能化解矛盾,又能互相友愛關心,這與父母的觀念不無關系。
正是父母逐漸放手并引導孩子獨立去面對問題和困難,才能讓孩子們在一個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里得到更好的成長鍛煉。
02 黃多多——知書達理的小天使
父母相愛,其實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充滿愛意的婚姻,充滿歡樂的家庭,會讓孩子倍感安心,從父母身上收到的幸福和安全感,會讓孩子積極樂觀地去面對未來,而這樣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往往也會聰慧可愛,知書識禮。
黃磊一家就是現行的例子。
黃磊和孫莉相戀二十年,還是會寫肉麻的情話:“像我太太這樣的女人,我愛?!睂O莉不用做飯,因為“黃小廚”說:“你不用會做飯,我會為你做一輩子?!?/p>
黃磊還曾在給女兒們的信中寫到:“我必須悲觀但卻冷靜誠實地說:我們只此一生。所以這些最平凡的情感對于我們是最珍貴的幸福,但愿將來你們也能如此過活:用心守護你們的愛侶和孩子,還有彼此”。
所以他們的女兒多多在節目中表現出過人的聰慧懂事,也特別愛護自己的妹妹,就不難理解了。
機警的多多
暖心的大姐姐
貼心照顧自己的妹妹
03 貝小七——宇宙投胎小能手
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家的小七,是大家公認的投胎小能手,她的日常就是高顏值爸媽和三個帥氣哥哥輪番寵愛的日常。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并不是過分的溺愛,而是能感受到全家人相互陪伴在一起滿滿的暖意親情。
看看這高顏值的一家!
小七一出生就備受矚目,從小也是被爸爸媽媽和三個哥哥輪番抱大的。
爸爸抱完媽媽抱~
以前打游戲的哥哥們,自從有了妹妹之后……
一家人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度假,一起過節,陪伴家人每一個重要得時刻。
他們不僅成為養眼的風景,更是成為他們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尊重并贊美孩子(妹妹)的創意~
不管玩耍、運動、旅行,還是親子和兄妹之間的相互呵護和尊重,我們都能看到高質量的陪伴給小七在幼兒關鍵期、兒童期帶來幸福和快樂……
這是任何學校都無法彌補的寶貴親情。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