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見(Justine)紀思婷,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高高的個子,著裝很是休閑,深褐色的頭發婉在頭的后上方,顯得既時尚又隨意,深邃的雙眸透著就那么迷人、挺挺的鼻子顯得面龐更加的立體,絕對是萬人迷的法國女郎,說話的聲音不像東方女性那樣溫婉,但中文講得可以說是伶牙俐齒,聽起來就是一個字“爽”。
首先,對沒有及時回復婷婷的微信表示歉意,送給婷婷一個小小小小的禮物,一對紅纓穗的耳飾。因為那晚我們正在商談好朋友家孩子上學的事情。
征得了她的同意,我就稱她為婷婷,叫起來心里甜甜的特別親切,因為我的女兒也叫婷婷。
這個婷婷讓我佩服,年紀不大,芳齡二十有八做事的認真程度真的是令人折服。
她從遙遠的巴黎飛來中國,不是游玩而是為了完成博士論文。我有些好奇問道費用問題,才知道她巴黎校方只給她提供往返機票,要知道她來中國是實地調研。她所寫的論文內容是中國老人,面臨中國老齡化所涉及的很多方面的事情。
她在做調研的時候,每天要去不同的場所,不厭其煩的與不同的老人談論不同的話題,喜怒哀樂的事情都會遇到,常常會有些老人幾乎是振臂高呼我們幸福、我們快樂,其實質是掩飾內心的孤獨與焦躁。僅從談話是觸摸不到人的內心的,她還要去與老人們一起活動,在公園里一起唱歌跳舞,打太極唱京劇,去KTV和老人們一起嗨皮,往往是通過活動與交流獲得更加真實了老人心里。
婷婷在中國的兩個月當中,往返于北京與云南的昆明。從而獲得,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活,幸福指數和幸福標準也是不同的,經濟基礎和以往的社交圈子,決定了老人們的生活軌跡和生活態度。
通過與婷婷的剪短溝通,了解到中國老人和法國老人的生活和心理有著太大的不同。
傳統的文化、傳統的生活、傳統的理念想改變是不太容易的事情,無論哪個國度的老人們,只要生活的隨心就好。
真的我想說,婷婷的認真態度值得我們現在很多學子的學習,學都上了論文干嘛不自己好好寫,非得上網搜羅拼湊去呢?
當年我女兒大學畢業時,她四個大學同學在我家住了一個星期,寫論文做設計圖。有句老話說的話:三個女人一臺戲,我的天吶,她們一討論問題時,就跟一群飛鳥襲來一樣一樣的,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個不停,安靜的時候真是掉地上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到,最最“可怕”的是吃飯,那一個星期,每餐吃飯時都如同掉進了萬丈深淵的蛤蟆坑里,真沒有在餐桌旁吃飯的感覺,我想可能吃飯是她們這一星期里最放松的時刻……我就這樣在家里,美美的伺候了她們一個星期,雖然累可心里高興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