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忙著線上測試的事,家訪就耽擱下來。于是和我們班的副班和數學老師商量之后,這個星期把我們班的家訪走完。
今天所走的家訪,都是成績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孩子。在疫情當中,也沒有落下功課,算得上是我們班學得比較好的幾個孩子。
一番了解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夠輔導孩子學習,并且對于孩子都能夠管的住。相比之下,前天所走的那幾個孩子,家長在孩子身上所起的作用就弱得多,甚至有部分家長根本就管不住孩子,對于孩子基本都是放任的狀態。每次問及孩子為何不交作業,家長總能找到各種的理由替孩子開脫。
而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就負責得多,遇到孩子身上有的問題,不是忙著推卸責任,而是積極和老師一起尋找原因,找到能夠讓孩子更加進步的機會。先把原因歸結到自己的身上,再慢慢找原因。
從家長們的身上,就可以看出區別。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班還有幾個孩子比較特殊。有個孩子,我連續到他的家里走了兩三次。可每次家長都說不知道孩子去哪里了,問什么都是一問三不知。我不禁暗暗咬牙:這究竟心多大?疫情還沒有結束,孩子就一直在外面跑,家長也沒有管一下?!每天的作業,都沒有完成,打電話給孩子的家長,還是一樣:一問三不知。可就是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要求還不低。每到期末,孩子考試成績不好,這個孩子的家長都要說:我家孩子現在的這個老師,教得一點都不好,我家xx只考了這一點點分……
還有一個孩子,一放寒假,就一直沉迷在游戲當中。家長每次一看到我,就一直埋怨孩子玩游戲,這也懶那也懶,總之一切都不好。我不禁暗自揣揣:你究竟為孩子做了什么?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什么樣子,你首先就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