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媽媽陪我這個大肚婆出門遛彎,本來是打算兩個人去廣場看廣場舞的,結果去了才知道人家每天7點就散了,我兩可倒好,溜達過去7點半了。
廣場舞沒看上,只能是在廣場轉悠轉悠就回去了,這時媽媽提出來說去原來的“磚廠”看看。我欣然答應,畢竟,那里盛放了我整個童年。
“磚廠”
?
還記得那是個黑漆漆的晚上,從火車上下來時約莫晚上12點多的樣子,迷迷糊糊的我小小的,就只有5歲。依稀記得是媽媽抱著我,爸爸拿著行李,接我們的是我一個表叔。已經忘記了是怎么到的“磚廠”,我猜應該是步行的。
到了磚廠,進了一間好小好小的房子,沒有我老家村子里的房子寬敞,屋子里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張占據了半個屋子的火炕。那時候應該是冬天,因為那個晚上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冷。房子因為簡單打掃而揚起滿屋子的土,爸爸媽媽開始生火、鋪炕準備先休息了,太累了。
從此,我們便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磚廠”生活。
那時我5歲的話,爸爸媽媽也就30歲左右的樣子,那時的他們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啊?對未來應該也有好多好多期許吧!
“磚廠”里有好多和我們一樣的叔叔阿姨,還有他們的孩子。我開始上學了,因為從“磚廠”到學校要走5、6公里的路程,所以每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得早早起床去上學,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天亮的特別晚,我們每次從家走都是黑漆漆的。更恐怖的是,我們每天走過的地方都會經過一片墳墓,那時候一點兒也不怕,我們還爬到墳墓上撿東西玩。不像現在,白天經過一片墳墓都感覺陰森森的渾身難受。人長大了,心里裝的多了,自以為那是成熟了 ,其實不過是“鬼心眼”多了罷了,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這10年,爸爸媽媽每天和磚頭打交道。媽媽的韶華年紀每天要搬數萬塊磚頭,是濕的磚頭,特別沉;爸爸終日在火窯里進出,把一塊一塊燒紅的磚頭裝進小車上,再一塊一塊的拉出來。他們每天都是半夜就出去干活,等我要上學走的時候,“磚廠”已經是一片燈火通亮的景象。
從學前班到初中,我的家一直在“磚廠”。那時候是一排6間小瓦房,每家每戶挨的緊緊的,叔叔阿姨人都特別好。媽媽下了班的時候,就會和幾個阿姨坐在各自門前織著毛衣、聊著天。還記得我得零花錢永遠比別的小朋友的多,我最愛的方便面也是一箱一箱的買,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方便面是最好吃的食物。我的記憶里,方便面也一直是和我最愛的人聯系在一起,我的爸媽,還有我的姥爺!我那時候的邏輯就是“誰愛我,就會給我吃方便面”。
夏天,蚊子多了,就放一堆草在門前點著的熏,然后一家三口睡在蚊帳里;蒼蠅多了,就和媽媽一起拿起衣服往外趕,我站在炕上,媽媽站在地上,現在想想那畫面依舊覺得好幸福。
記得有一次鬧脾氣,從來護著我的爸爸居然用手推了我一下,脆弱的小心臟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哭著跑到鄰居家,到了飯點媽媽過來找我,我也不肯回去。從小到大,每次都是媽媽兇我,爸爸護著。我不記得那次是因為什么,爸爸居然對我發脾氣,大概是我太不懂事了吧。
還有件有意思的事,那時老家的人會給我們來電話問問我們的近況之類的。有一次說是有我們家的電話,我就隨爸爸一起去領導的辦公室接電話,打來電話的是姥爺。爸爸先接聽了,說了幾句后換我接,我知道姥爺是想我了。接過電話后,姥爺的聲音特別大,應該是覺得只有大聲,我這邊才能聽得清。通完電話后,我回去和媽媽說“媽媽,姥爺說話的聲音好大呀,口水都從電話里噴出來了”,媽媽聽后大笑,說道“那大概是你爸干完活后,臉上的汗水粘在電話上了吧,哪里是姥爺的口水”,之后我也笑了。
如果要說那十年的事,恐怕要出本書了。總之,那里盛放了我太多太多的記憶,盛放了我的少年,以及爸爸媽媽的花樣之年。
那幾間,再也回不去的小瓦房
走了近20分鐘,我和媽媽終于走進這個“磚廠”,但是,這里已經變成一家食品加工廠。一進大門就是整齊的一棟廠房,我想走到廠房后面看看,這時看門大爺出來盤問,我說“這是我小時候的家,我想進去看看”。大爺和藹的和我說“你能看到的這棟廠房就是全部了,之前的磚窯、房子都已經推平了”。
沒有了,回不去了!
往回走的路上,媽媽還在描述著那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我看看路的兩邊,突然有些難過。如果能再看一眼那幾間小瓦房該多好。
路,還是那條路,只是從土路變成了油路;我還是那個我,只是從手里捧著干吃面和小伙伴一起賽跑的我變成了即將為人母的我;爸媽還是爸媽,只是從黑發變成了白發。時光荏苒,回不去的除了那幾間小瓦房,還有爸爸媽媽的青蔥年華,以及由于我的不懂事帶給他們的傷心難過。
余生還長,我希望爸爸媽媽一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同時,我也希望曾經一起住在“磚廠”里的所有人都能永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