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到浪漫之城走一走
作者:徐俊霞
初到常德,這座城市就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里馬路寬廣,干凈整潔,車少人稀。同學戲稱:我們這兒是半小時生活圈,生活非常便利!
我們的第一站是德國小鎮,這座小鎮仿德國漢諾威老城建造,背街面河,和七里橋比鄰而居,小鎮上清一色的歐式建筑,鑲嵌著豐富多樣的德國元素,連地面上的井蓋都是從德國漢諾威運來的。
小鎮上有原汁原味的德國咖啡,德國啤酒,德國服飾……我們漫步在小鎮,邊談心邊拍照,假裝在德國度假。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
右岸藝術文化中心位于常德市鼎城區,設計超前,集展覽、圖書、藝術于一體,里面的書都可以拆開來閱讀。文化中心免費提供熱水,你可以坐在陽臺的座椅上,向陽而坐,也可以坐在大廳的沙發上,怎么舒服怎么來。
同學借住給我的房子位于市中心黃金地段,前門穿過馬路是濱湖公園,后門是穿紫河風光帶。抬腳就可以去公園散步,去風光帶慢跑。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我和同學去了常德河街。常德絲弦里有句歌詞:大河街,小河街,麻陽街,常德城里街連街。由此可見,常德古城街巷之多。
見多了古城的歌舞升平,游人如織,忽然來到一個安靜悠閑的城市,我還真有點不適應。散步的人三三兩兩,或坐或行,各有各的閑情逸致。在古色古香的河街上邊走邊逛,點份小吃也不用排隊。
我有幸在河街欣賞了一場《夢回穿紫河》的歌舞表演,據說這樣的表演每天晚上都有,是給乘坐水上巴士夜游穿紫河的客人看的,哪怕游船上只有一位客人。
來常德,一定要到常德詩墻走一走。常德詩墻曾獲世界吉尼斯紀錄之最,綿延四公里,詩詞上千首。
常德詩墻豎貫三千年,橫跨五大洲,堪稱“詩國長城”。詩墻上依次排開是四大樓閣:武陵閣、春申閣、排云閣、漁夫閣。行走在沅江邊,撫摸著詩墻,才是真正的穿越古代,與文人先賢握手交談。
如果說長沙是偉人的故鄉,常德就是文人墨客的故鄉,這里有屈原留下的曠世詩作《楚辭》,陶淵明筆下的千古詩篇《桃花源記》,劉禹錫的千古名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柳葉湖度假區以形狀酷似柳葉得名,占地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四倍,一如城內的安靜。西北是太陽山、月亮山,早晨可以看日出,晚間可以賞月數星星。
我們乘船去了湖仙島賞秋,這里有劉??抽缘拿利悅髡f,這里遍布名人先賢的足跡,這里有專業的“德馬”賽道,每年都要環湖舉辦國際馬拉松比賽,這里有一流的水上運動賽場,成功舉辦了各類國內外水上賽事……
常德還是現代女作家丁玲的故鄉,為此,常德專門建設了一座丁玲公園,里面有丁玲紀念館和她的雕塑,還有古戲臺、風雨廊橋、窨子屋等傳統民居。
窨子屋又稱“一顆印”,是侗族民居,是湘黔贛一帶的特色傳統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為兩進兩層,也有兩進三層或三進三層的,三層上南北間有天橋連通,房型坐北朝南,冬暖夏涼。
同學給我介紹,老西門一帶還保留著窨子屋的建筑,同一層樓的人住了N多年,都知道一層樓有多少人家。
常德人普遍說方言,遇見問路的人,不管是步履匆匆的行人還是路邊的商販都很熱情,為避免張冠李戴,每次問路,我都要重復一遍答案,鬧了不少笑話。
常德人嗜辣,喜食缽子菜。同學盛情款待,先后以地方特色的葷菜、素菜招待我,土雞缽、魷魚缽、筍子缽……一桌的土爐燉缽子菜香噴噴,熱乎乎,看得我眼花繚亂,吃得我意猶未盡。
民間有句諺語:蒸缽爐子鼓嘎嘎,不愿朝中為駙馬。可見常德缽子菜流傳甚久,倍受推崇!
常德雖然沒有長株潭的經濟發達,沒有岳陽樓的名氣,甚至沒有湘西的原生態,但她地理位置優越,史稱“川黔咽喉,云貴門戶”,她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源遠流長的詩詞文化,有山有水有底蘊,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座宜居城市。
親親常德,浪漫之城。
常德是一兩個人的常德,懂她的人和她一見如故,不懂她的人打馬而過。
在這里,陽光很暖,日子很慢,如果你有雅興,和我在浪漫之城走一走,沿著文人墨客的足跡,品一品琴棋書畫詩酒花。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