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與它的相遇,是從2011年開始。它給我驚喜,給我新奇。
我從此喜歡上了它,小小的模樣,裝著可能性的操作,盡管開始它并不完美,我給它包容,它給我支持。
它比電腦好用,隨著到處遨游,城市的破落村巷,老家的新區中心,不管多么嶄新的外面世界來襲,只要我看著它,就能夠找回熟悉的感覺,仿佛回到兒時的歡樂游樂場,有陽光、有笑話、有美景、有話題、有聲響、有伙伴、有好看的女生。
我于是不怕迷失。
02
看著它的時間,開始多于我的愛人了。
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狀況。新年過節,母親開始說我,很少和來客交流,吃飯都不專心,總是在玩著手機。
我知道它是無辜的,是我的主動才造成這樣的尷尬局面。但是我感覺都在聽他們說話呀,絲毫沒有怠慢的意思,而且還能和其他朋友聊,同時處理信息的高效,這樣不是更完美嗎?所以的朋友都在我的回復互動當中。
母親顯然不理解。
過年后,在大學同學的介紹下,我交個了女朋友。
感謝有它,即使我們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區域上班,但是能感覺得到很近,很近。對象幾點起床,中午什么飯,晚餐之后去了健身還是看電視,我都能和她分享。而它,是我們這些美好的見證。半年之后,我們決定搬到一起住。
有了對象之后,還一起住,于是思考的問題不再是情情愛愛,我接下來該發展什么能力?讓我們的生活更好?讓我們的世界更加豐富?
03
我拿著手機,開始在朋友和媒體之中追尋答案。
越是思考,越是焦慮。不知從何時開始,手機的提示,竟然比對象的提醒更重要了。手機上的一條程序升級提醒,都能引起對于自我價值的判斷。
我要選擇升級嗎?這樣是否會耗盡我的時間和精力?朋友Lina是這樣的人,不管什么樣的升級都會點開,我才不會是這樣沒有斯考能力的人,我忠于自己的選擇,不是關鍵的程序才不會去升級。
在媒體和民眾觀點討論之中來去,國際政治的變化,雖然和吾輩平民沒有太多關聯,但是或許了解能跟大家有幾分話題吧。因為所有的朋友好像無所不知,最佳旅游的自然十大圣地,法國葡萄酒酒莊的排行,周邊的美食分布,所在城市的官員調動,腳趾長度對于壽命的影響,指甲硬度和毛發韌度的關系,我對于這些都不熟悉,看完后也記不住。這樣一來,我們就有距離。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彌補,就是收集一些他們不知道的訊息,這樣交換之后,大家就又是同一個水平圈子的了。于是我開始根據自己的喜好收集主題:最昂貴的多肉植物、經常穿毛衣和西裝的人格分析、方形鍵盤鍵和圓形鍵盤鍵對手指尖的影響……
還是拜托了小小的它,哪怕在餐桌上我已經忘記要講的,還是可以假裝看一下它,然后繼續我要將講的話題。
開始時刻牽掛著它。小小的,迷人模樣。
對象開始對我不滿,花在它上面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她身上。
我感到疑惑,我們是處在同一個空間,她所做的很多事情,我比以前更大程度地參與了,每一次接她下班都不會遲到。她吐槽的、想吃的我都記住,我們在一起拍的照片也比以前更多了,這不是我們一切更好的記錄嗎?這樣的抱怨不符合實際。
最終,兩人在出租房里,三天吵了五架,她決定分開住。讓對方都冷靜一段時間。
我是不會遠離它的,它帶我思考,同樣的模樣,每天卻有不同的新鮮。
面對它的思考時間已經超過對于自我的思考。我不斷地觀察他,撫摸它,查看它的市場和品牌成長。中秋節回家,我沒有抱小兵了,很想見到他。小兵是我大哥的兒子,上幼兒園。我的小時候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將其干完農活的雙手摸我的頭,掰我的肩膀,抓起我的雙腳查看。
一家團圓,晚飯后坐在沙發上,我將手機放下到靠枕邊,想要抱抱看看小兵的身體是否更結實了。還是算了,我這樣的姿勢躺了許久,忽然起來抱他會力不從心,他已經長大不少,而且爸媽、嫂子都在逗著他玩,沒有我也沒有關系吧。我們還對著眼神呢,我于是做了個鬼臉,他吃吃大笑。大半年不見,仿佛轉瞬之間,他長高了不少,哈,他是健康積極的。
04
回到工作的城市。對象發給我一段錄像,是我們認識的一對情侶,他們有說有笑,相談甚歡。
然后她又給我發了十幾張圖片,都是我在玩手機的圖片。我一個人在椅子上低頭伏案,背著坐在床上的她,日期是每個月的1號,10號,20號,和每個月的最后一天。
她還給我訴說了一堆生活上的細節,如何錯過每一個對話節奏,如何失望地轉過眼神因為屢次跟我對不到,在街上牽手時時長不對,吃飯時沒有默契的微笑而讓食物索然。這樣具有細節,又圖文搭配的對話,讓我瞬間陷入深思,想了又想。
回想以前生活是工作+娛樂+跑步+讀書+喝酒+談情+……=生活,現在是工作+信息*(娛樂+讀書+綜藝+談情+……)=生活,這樣是行不通的,不能用一道乘法結合律,把生活如此結合吧。
習慣了在屏幕上傳達和表示,我們喪失了雙手的技能,如今它們最擅長的就是敲打鍵盤,機械的、電容的、屏幕上的。在發光屏幕之中不斷索求畫面,雙眼像是無邊際大耳朵海綿,吸收著萬千雜亂的信息,我是信息的總和?還是我選擇的信息,構成了我?
想起來山本耀司的一句話:“請放聰明點吧,你的眼睛已經變臟了。”是呀,人們和花鳥魚蟲一起生長,而自然美好正在遠離消逝著,我們越來越習慣高樓林立的生活空間,絲毫不感到局促,因為有了手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大世界。
清醒著的人們不在這個擁擠的群族里面,他們也不在網絡上喧囂發聲。
我在與手機的交互中,我是什么樣的角色?所有做的一切是為了我,還是我愛人?我們只剩下一件事,在信息當中確認自己的生活流逝。
好吧,我只不過是那個自私自利的我,沒有朋友的見證,沒有母親的養育,沒有愛人的陪伴,我就不再是我。
馬克思說,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它使人類獲得了自己的本質。所以一個人的行為,就是他的本質。“我”是雙手雙腳行為的結果,行為造就了我的形象,反過來形象又影響著我的行為。我的時間都花在手機上了,所以大部分行為也是與此關聯,某種程度上說,我就是這臺手機的產物!
我的親人,愛人并沒反對我從事的職業,他們對我是支持的,知識在生活的小部分上表達了不滿,這真是對我的極大包容,哎,現在知錯悔改還來得及。
05
又是過節時間,我把手機放二樓的桌面上,到一樓跟家人吃飯。今年母親沒有催促我們洗手吃飯,氣氛安靜了些許。做好晚飯后,她在玩手機,好似沒有空理我們。
我瞥到了父親的眼神,和當初對象看我的眼神八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