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突然不想考銀行了。”
“不想考了?!怎么回事啊?”
“我本來就不喜歡學經濟,學起來很吃力又很心煩,我喜歡寫作,以后想當一名自由職業者。”
“你這孩子哪根筋又不對了?!”我媽在電話那頭暴跳如雷。“你以為你喜歡什么就能做什么嗎?全中國寫作的人那么多,能出名的有幾個?你別想一出是一出了,踏踏實實看書準備考試。”
“媽,我沒有想一出是一出,寫作一直是我的夢想。”一提到「夢想」預感下一秒就要被潑冷水。
果然,“夢想能當飯吃嗎?你喜歡寫,沒人攔著你,等你工作落實了家庭穩定了,你愛咋寫咋寫。”
“可是夢想不是等來的,我現在……”
“行了別說了,你爸最近身體不好,你懂點事吧昂”
“………………”
就是最近,放棄考試這個念頭特別強烈,每天機械式的重復,看書,上自習,帶著一攬子的負面情緒,沉重的隔夜疲憊,除了寫文章能讓我享受其中,其他都是煎熬。
準備考銀行有段時間了,這個時候當逃兵,真不是我風格,可想著整天要花大把的時間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每一秒都覺得多余。
前兩日咨詢了一位前輩,說了最近的焦慮和困惑,我以為她會和藹可親的跟我來一套“誰的青春不迷茫”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說教,恰恰相反,她就告訴我一句話,
“要么忍,要么滾。”
簡單粗暴,醍醐灌頂。
我懂,她是在告訴我,你堅持也是對的,放棄也是對的,但你糾結就是不對的。就像選擇跟著初戀喝粥也是對的,選擇跟著土豪吃肉也是對的,可是糾結就是不對的。
說起隱忍的功力,我著實沒怎么修煉過,眼前不過一方單薄天地太狹窄,有幸想滾到遠方去,見見浩大江山,見見乾坤萬景。
馮唐說過一句,“寫作是要有童子功的。”
深以為然,有時候覺得自己如果不是從小就開始讀書寫作,也不會慢慢有了駕馭文字的能力,現在也不會比同齡人多了一些從容。
選擇寫作,首先基于夢想,其次是勇氣。
在善于滾的人看來,那些忍的時候,曾經以為離開了就會死的人、工作、事情——離開以后,都沒有怎樣。
要選擇看到新天地,就有寒冬和荒原等著自己穿越。在這一季,煢煢孑立,舉目無親。
你會問,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當你開始把目標功利化的時候,那么我勸你還是不要去做這件事了。敢于選擇的人,那份執著是深深扎根在骨血里的,夢想不一定會實現,但它會讓你與眾不同。
愛滾的人會成為一個想要什么,就惡狠狠地去追逐的荒野豹子。
所以,相比起偶爾忍耐一下能得到安穩和確認的那類人,你人生里要穿越的荒漠相對而言,多得多。
你將成為自己人生里的孤獨獵手,你得到很多,亦會失去很多。你要面湯還是遠方,生活從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后來那些嚷著要改變世界的人,都被世界給磨平了棱角,成了溫吞上班不斷麻痹著自己的成年人,每天循規蹈矩地工作,回家看空洞的娛樂劇,一邊掩埋自己的夢想,一邊抱怨商業世界太冷漠。
但還有一波人在慢慢實現夢想。用興趣,用實力,用資本,把很多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
所以色厲內茬沒用,你得底氣十足。
畢竟,叔本華說: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那些不敢做出舍棄的人,只是曾經無法面對那片小小的荒原的孤獨風霜,最后,就再也不敢穿越改變人生的大漠,想在庸俗里終老。
這無關對錯,只是那奄奄一息的靈魂將會折磨你。最后,你就會成為一個這樣的人:人生越到后面,改變越難。你眼睜睜看著其他人在大刀闊斧雕刻自己的人生,可是,你不行,你的人生小船漏個水你都如臨大敵。
因為你沒有離去的經驗,當下再不好,至少可控,這種可控構建成你廉價的安全感。
你終于成為這樣的一批人,在城市的角落里穿梭,地鐵上頭頂著烏云的那一批人,是辦公室里面無表情的那一批嘆氣者,是夜半在家里垂淚等著很久不曾歸來的丈夫的中年女人。
所以這個時代,如果你想打動一個女人,金縷衣也好,蜀繡鞋也好,都不會再有用。最后能打動她們的那個人,一定是:
我愿意陪你去實現你的夢想,不離不棄。雖然路途遙遠,我陪你風雨兼程。
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最后成功實現夢想的人,智商差別真的不大,差別不過是那些關鍵時刻,有沒有人在背后真心實意說一句:
我相信你可以的,我支持你,如果失敗了,我們一起承擔。
追逐真正的夢想的過程,是你和自己的對話,挖掘自己的優長,填補自己的內心缺陷的過程。
真正的夢想能帶給一個女人的,不僅僅是財富的狂熱,應該還有廣袤的世界,一批志同道合的益友,和真實世界的貼服感和仰望感。
這個過程,會讓你看到這個世界的多元化,而變得內心更加豐沛,包容,和圓滿,提高眼界和格局,而不是每天只會動動手指刷淘寶,和菜市大媽家長里短,和別人的老公攀附比較。
遠方要去,車票自費,朗朗晴天突遇洪水,就索性做一回猛獸。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時代、每個家庭的年輕人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未來。
所以,如果你僥幸可以,請千萬不要錯過。
我是啟央,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