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領悟的這段話很有啟示,“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其他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然而在我們當前的社會,我們最容易聽到的是,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別太把你自己當回事兒,要好好聽大人的話,好好聽權威的話。這讓我們忘記了一個事實,你的身體是你的靈魂的居所。
武志紅老師在《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中分享了一個又一個的心理咨詢故事告訴我們,內心常常會自欺,而身體是誠實的,讀懂內心,從讀懂身體開始。我們必須有真正的學習與覺知,即頭腦與身體合一的學習與覺知,意識與潛意識合一的學習與覺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體驗、體會、體證、體悟與體察等。
1.回歸身體的感覺
生活中那些患有不管是頸椎還是腰椎的脊椎病問題之人,其實都是承擔了過度的負擔。
癌癥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特別壓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可能是內疚也可能是其他的情緒,癌細胞便是身體對這一被徹底被壓制情緒的表達。
當我們對別人發出負面的指責,抱怨其實也是在逃避自己內在的痛苦,而那個內在的痛苦就會表現為身體上的不舒服,如果我們能觀察覺知到這些身體不舒服,就與自己的內在建立了一定程度的鏈接,那時我們就不必再向外尋求鏈接了。
印度古老的禪修方法“內觀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向內看,休練自己的覺察力和平等心。每天15分鐘的深呼吸覺察療法能幫助我們去感知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對身體和情緒有越多的覺知,免疫系統就會越強,它會努力幫我們“成為自己”,遠離人格面具,遠離“應該”,不再迎合別人的期待。
2.破解你的思維游戲
我們難以忘卻童年帶給我們的痛苦心念,語言表達不暢可能形成自卑與孤僻,單門考試成績失利形成對此科目永遠害怕,父母的離婚形成對婚姻的恐懼。
對待沉重的痛苦我們通常的辦法是三種,麻木,逃跑或對抗,總之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減輕痛苦,其實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當我們想要破除這一層又一層的痛苦時,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是那個原始的痛苦更痛苦呢,還是想消滅這個原始痛苦的努力令我們更痛苦?
當我們練習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身體上,尤其是難受的某一個部位時,你可以覺察到思維是如何利用你的恐懼控制了你,如果我們不再認同自己固有的思維,就會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發生。
3.深入你的潛意識之井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米爾頓.艾瑞克37歲開始患有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接著色盲,音盲,閱讀障礙都在深深地打擊著他,雖然要承受著巨大的身體折磨,他卻成為最懂得感謝生命的人,這方面的人格特質讓他成為有影響力的催眠大師。
當醫生暗示他活不過三天時,他令自己頭腦身體放松下來,嘗試著獨自探索潛意識的幫助自己活下去,在不斷康復訓練中感受身體每個細小動作及身體移動,讓牽扯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為能力,每當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康復目標,他都將自己交給潛意識,讓它幫自己一個忙,而潛意識也總是不斷映現各種答案,指引他走向康復的目標。
艾瑞克森康復過程也是一個深深自我催眠過程,它的威力及豐富經驗成為自我催眠治療辦法取之不盡的資源。
所以當你不知道該怎么做時,就試著放松下來,對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說,請你教我,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討厭,厭煩,鄙視是等包含著對別人強烈評判的感受是從頭部發生的。
同情,包容,愛,悲傷等種種渴望愛不擔心失去愛的情感是從胸部發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安靜與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個世界的合為一體感產生時,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當我們通過練習表達自己的覺察力時,使用下面的句子同一種步調去表達時:
現在我覺察到我看到......
現在我覺察到我聽到......
現在我覺察到我感受到......
當焦點集中到自己身上時,和自己的身體取得鏈接,和自己的內在取得鏈接,把呼吸和注意力從頭部到心口再到小腹,你會發現驚奇的變化,覺察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也是一個很長的旅程。
馬爾茨的“心理控制術”提到: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的自我意象所決定的,如果你改變了自我意象,人生也會隨之改變。所以重塑自我意象是關鍵,而后自我意象會在現實中展現岀來的。
當你的潛意識輸入了你的目標,“我要掙錢”“我渴望成功”“我要成為專家”“我要去國外留學”,當你設定好要真正追尋的目標時,潛意識也會幫到你實現。
我們的心在構建我們的世界才讓生命變得豐盛,建立起身體的鏈接,在頭腦與身體之間打同一個通道,發現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感謝此書帶給我全新的生命中身體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