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讀書的時候,總覺得時間好慢。
可一開始工作,時間就像開了掛一樣,跑得風快。
就這樣,時間到了2016年,我也已經結婚生子。
2016年3月,北京房子的漲價潮剛起來第一個浪花的時候,我正在老家休產假。
當時看到那篇傳遍朋友圈的文章《親歷北京搶房潮:就像做個噩夢,房價一天漲30萬》,我還私信給了老公,并且熱烈的討論了一番,那會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有個別媒體替房地產托市,就會寫這種軟文,給大家營造出一種焦慮感,好讓大家去搶房。
現在想想,真是too ?simple,too naive!
都沒有實際調查,甚至沒有讓中介帶著看看房子,感受下搶房的氛圍,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書呆子得夠可以。
當時,我刷了下某中介的手機程序,發現一直沒太漲價的通州小房子居然有人掛到160萬了,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那么遠,那么貴,誰會買???
等到我7月回到北京,才發現休產假的這幾個月,真真切切錯過了好幾百萬。
一、換房的起因
由于我們夫妻倆都需要全職工作,又實在不放心從外面請保姆,網上那些保姆給孩子灌安眠藥、隨意打孩子的事情真是不敢多看、不敢多想。
同時,中檔偏上的北京全職育兒嫂動輒上萬的月薪,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是一個大問題。
于是,只能懇請父母來幫我照顧孩子(萬分感謝我們雙方的父母!)
插一句題外話:我們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作為父母僅有的孩子,得到了來自父母一輩最全力的支持,也因此,北京有很多的中老年人,他們為了幫子女照顧下一代,離開了熟悉的朋友和生活環境,甚至提前辭去了工作,在50+的年紀,成為了新一代的北漂,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有現象。
父母和孩子的到來,原本的小兩居變得不夠住了,并且我們也想盡自己可能給父母和孩子一個相對好的生活環境。
于是我想著把自己正在出租的通州小房子賣掉,加上這幾年的積蓄,在離單位比較近的地方置換個大點的房子。
這就開始了換房之路。
二、順利的賣房
由于北京限購政策的存在,我必須先賣后買。
其實我也知道,在這種房價上行的階段,先買后賣最好。但是,誰都不傻,房子一天一個價,憑什么給你周期??醒醒,做什么夢呢。
在中介的建議下,我通州的房子也直接掛牌到了220萬。
他的理論是,上一套成交價210萬,再出來的肯定要比以前貴。
由于通州房子還有租戶,看房并不是很方便,所以從掛牌到出售,用了差不多20天。
從這個角度來講,北京房子的流通性真是杠杠的,說北京房子是硬通貨,一點也不足為過。
就這樣,我賣掉了通州房子,騰出了購房名額,成為了北京二手房連環單中的一員。
三、折騰的買房
2016年8月時候的團結湖地區,房價已經從2009年低谷時的8000元/㎡,跨過2012年我單方面認為的波峰30000元/㎡,翻了一番,來到了60000元/㎡。
通州房子簽訂出售協議以后,我加快了買房的看房速度。
我對要買的房子要求很多:要離單位很近,房齡不能太老,不要一層/頂層,要3居不要2居,要裝修好的(帶著孩子不想再折騰裝修)等等
等真正看房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多么理想主義了,買個合適的房比找個合適的對象都難,該舍棄的就得舍棄。攤手.gif
真正開始買房之后我發現,之前看過、覺得還不錯的房源都已經賣出,好多房子甚至都還沒拍照,就已經被人捷足而登。
終于有個房子掛出來的第一時間我們去看了,覺得還不錯,但是房東要求先交100萬定金。
我和老公商量之后覺得不靠譜,沒敢下手,結果第二天就賣掉了。
接下來的那個周末,中介來消息說,新上了一套房源,精裝修的,趕緊來看!
于是我們火速趕到,看到樓下烏央烏央、正在打電話通知客戶趕緊來看房的各家中介(起碼有二三十個),我有點恍惚,心想著北京買個房還真是夸張(真的是腦子沒轉過來,沒意識到當時其實已經快無房可賣了,所以一有好房,各方中介都一擁而上)。
我們和其他幾家一塊看了房,我覺得還不錯,就是價格有點高,并且未滿五年,稅高了點,所以想等著加班的老公過來看一眼,商量下再定。
結果,就在等我老公過來的檔口,中介告訴我,對!方!已!經!簽!約!了!
我當時簡直下巴都要驚掉了,要知道,這房子才掛出來2個小時!!
這件事也讓我們意識到了事態的嚴峻:買房不僅跟買白菜一樣,而且還得用搶的,下手晚了根本連毛都沒有!
在跟老公大吵一架之后(對不起,當時心情太失落了,覺得都是因為你加班耽誤了買房,在那種壓力下已經很不理性,sorry啊么么噠),我們決定,下回看到合適的就趕緊下手!
因為房價一直在漲,我們買房的資金缺口會越來越大。
第二天我們繼續快馬加鞭的看房。
但是,一連約了2個賣方,對方都表示,還沒看好房,房子漲這么厲害,先不賣了。
我當時哭的心都有了,而且很憤怒,很想沖上去把他揍一頓。
不賣房,你干嘛要掛出來?。磕氵@不是逗我玩呢么!
可對方說的有道理啊,現在就是賣方市場,我總不能逼著人把房賣給我吧?
那些天的著急上火,現在回想起來都還真實得仿佛就在昨日。
四、峰回路轉
在一連接受了好幾次打擊之后,我們終于遇到了靠譜的賣家。
雖然是一層、兩居、房齡較老,但其他條件都還符合,并且,這是我看的區域內僅剩的一套帶裝修的房。
于是9月15日,在匆匆看了一眼之后,我們火速和賣家簽訂了合約,定下了這套房子。
房主是一對和藹的夫妻,他們剛從外地旅行回來,賣房是為了幫母親處理資產,并且他們的房子剛處理好漏水,所以我們是第一撥看房的。
簽合約之前,女房東還問我,你們真要買嗎?就只看了這么幾分鐘?現在的年輕人辦事真果敢。
我苦笑著回答,各方面都挺合適的,就買了,其實心里喘著大粗氣想著:再不買我就快被逼瘋了!
就這樣,我們添了點積蓄、和賣通州房子的錢一起做了首付,貸款了200+萬,換到了單位附近。
五、等來了930新政
簽約之后房價也一直在漲。
網上不斷有各種買方違約的新聞傳出。
畢竟,20萬的定金,賣方的違約成本只有40萬,房子漲了100萬,還有60萬可以賺。
更何況,很多的房子漲了不止100萬。
我們在惴惴不安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終于,政府也看不下去房價這樣瘋漲了,出臺了930新政,認房不認貸,但是提高了首付比例,降低了杠桿程度。
政策一出,整個市場成交量迅速萎縮(是的,換房期間我一直在關注成交數據,這也是判斷房市行情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也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也感謝我們的賣家,信守合約精神,我們雙方和和氣氣、一帆風順地完成了后續的所有交易。
至于專家說的嘛,嘿嘿,你懂的。
六、后續
在倒騰了一次房子之后,我無比確信,北京的房價估計是很難下降了,畢竟政府也從來沒有說過要抑制房價,只是說要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不信,你看:
國四條:
京十二條(這個業界是誰?出來走兩步):
930政策:
畢竟,房地產占國家GDP的比重太大,一旦像90年代的日本房價一樣潰盤,后果不堪設想。
更何況,在限購如此嚴格的情況下,北京房價的瘋狂,只是被過分壓制的需求在恐慌心理下的集體爆發。
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應該是最不愿意看到這一幕的。
畢竟,選擇留在北京奮斗的人,都是抱著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逐步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愿景而來。
他們的需求,不應當被壓制。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