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撿西瓜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小猴子經歷了掰玉米撿西瓜又撿芝麻,最后呀把西瓜玉米都丟啦!
撿芝麻丟西瓜
思考一下: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
↓↓↓
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否則得不償失????
如果你到現在還只能得出這個解讀,只能說明你壓根沒有獨立思考。你只是說出了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的所謂的道理和標準答案。可是你可不是小孩子啦,也不能老滿口都是“我們老師說了……”
如果給自己幾分鐘思考,你又會有怎樣的解讀?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就不信這一個故事就只有一種解讀?
以下是我的思考:
思考一: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是因小失大,我只想說難道一樣東西的價值是靠大小來判斷的嗎?
Get 1:價值不能靠大小來判斷
思考二: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小猴子更喜歡芝麻呢,也許他是一只富有冒險精神的猴子,他敢于舍棄目前所有,去勇敢追求自己所愛的東西。
Get 2 :如果你想要什么,去追求,就這么回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習慣于安逸的生活,就算碰到了自己想做的也害怕去做,擔心不成功,就會連目前的都會丟掉。
Get 3 : 一味貪圖安逸,到頭來一事無成。
思考三: 跳開故事,從老師教我們道理的方式來看
Get 4 :需知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還說過
Small i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see with their eyes and think with their minds.
你會獨立思考嗎?
雖然我們不一定要成為愛因斯坦口中的少數人,但是我們起碼要做個獨立思考的人.當然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我們也需要時間培養思考的習慣。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是這樣了。今后我還會繼續分享一些小時候學過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又會有怎樣不同的解讀呢?